【三峡日报】百强宜都的幸福账单

实力强 百姓富 生态美

灵秀宜都 冯建 摄


宜都市“绿色发展”重大项目鲟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奠基仪式


东阳光宜都基地


古樟线


青林古镇2020年元旦迎新年暨民俗文化体验区开街活动 程国毅 摄


长江宜都段成鸟类乐园


宜都打造出亮丽的“不夜城” 冯建 摄


2019年5月26日,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活动在湖北宜都启动


宜都市高坝洲镇贵子湖水生态修复试验基地


宜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种子”计划发布 王念慈 摄

■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榜单;

■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全省第一;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

■进入新时代的宜都,正以“竞进作为、勇争一流”的百强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宜都答卷”。

■创新创业强实力

走进东阳光长江药业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车间,16条生产线正加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保障磷酸奥司他韦(可威)的市场供应。

“从2016年到2019年,磷酸奥司他韦的产销每年都有100%的递增。”车间主任周建华说,东阳光宜都基地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防控流感药物可威的国家战略储备及军需特供药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落户宜都19年,东阳光公司实现了从传统铝电子加工制造到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总投资30亿元的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生产基地项目,在2025年投产后,将形成东阳光药的主要药源原料药生产基地、国家医保用药供应基地、国际级原料药生产基地。

东阳光只是宜都众多企业强势崛起的一个缩影。2019年1月至11月,宜都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98.14亿元,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383.3亿元,增长13.8%。

一组组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宜都市通过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有力措施。

《深化工业技改三年行动方案》,每年3000万元奖励资金,确保3年内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全部完成技改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为企业减负达6亿元以上;《宜都市科技创新贷款实施细则修改意见》《宜都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驱动发展1+5政策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一批市场主体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同时,创新创业成为宜都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

2019年,宜都市玉兔家纺公司淘汰246台有梭织机,投资3000万元更新改造主机设备,形成了年产3000吨家纺产品生产规模,技改实现工业制造向“智造”转型。

宜昌永鑫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减税降费等政策,腾出精力专心深耕技术创新前沿,11年来取得了39项各类发明专利,激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成功进入中国电路板专用刀具市场销售前三甲。

姚家店镇黄连头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朱勇夫妇通过创业免息贷款15万,开办宜品阁古典家具厂,2019年赚了50多万元。仅2019年,宜都就新增市场主体5750家,新增注册商标481件,无息贷款超过4500万元,技能培训2148人次,创业培训1308人次,新增返乡创业401人……

新活力不断激发,新动能不断催生,新空间不断拓展。宜都,真正迎来了“众创时代”。

■绿色文明美生态

绿色,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位于陆城城郊的华阳化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供应商,在宜昌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计划中,华阳化工是位于长江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搬迁户”。一年多来,企业在稳定现有生产经营的同时,不仅积极开展搬迁入园工作,还建设了年产1.5万吨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项目。

三年来,宜都市争当全省强市的标杆、转型升级的标杆、长江大保护的标杆。目前,该市27家化工企业按照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有序推进。

通过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线岸线复绿造林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宜都境内两江流域各类码头由100家减少为26家,码头总数减少近74%,清江和渔洋河流域的生产经营性码头全部退出,全市岸线复绿面积达1200余亩,复绿长度38公里,长江岸线基本实现“应绿尽绿”。

2019年5月26日,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系列活动在宜都启动。活动发布了《绿色生活方式指南》《绿色生活宜都宣言》,发出了《绿色生活倡议书》。活动以“绿标、绿曲、绿书、绿星、绿跑、绿餐、绿站、绿会、绿展、绿秀”为主要内容,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生活城市标杆,充分展示宜昌以及宜都市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成果。

如今,漫步宜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如同在“花园”里徜徉。数据显示,宜都森林覆盖率达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平方米,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分别达到90%、81%,均高于国家标准。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陆城街办锦江社区,网格员谢佳音每早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巡查、打扫小区内的环境卫生。

而像谢佳音这样的志愿者身影,宜都有万余名,劝导交通、保护环境、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倡导文明引领新风。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宜都市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不仅让城市变美了,居民生活更舒心了,也让群众的新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通过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宜都着力打造一批批文艺精品,文化福利惠及更多市民。

作为全国首批中宣部重点联系推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城市和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城市,宜都市按照“宜都模式、宜昌样板、百强担当、全国标杆”工作目标,先行先试,协调推进“两个中心”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打通教育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稳步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半小时志愿服务圈覆盖城乡,城市精神文明更丰富。

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这股由内而外散发的巨大力量,正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宜都加速前行。

■加码民生富百姓

以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

2019年12月底,五眼泉镇弭水桥村开办技能培训会,听说有城里的大厨授课,53岁的许祥富和老伴儿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排队。

许祥富是弭水桥村十组村民,2015年,随着三峡九凤谷景区的建成运营,昔日的“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许祥富也结束了34年的打工生涯,回家办起了农家乐。“节假日每天基本上都是四五千的流水。”许祥富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宜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5元,同比增长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89元,同比增长9.5%。

不仅如此,宜都市还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2019年新增城镇就业达915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1.72%以内;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80元和每年624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五连涨,人均每月提高到1765.12元。

“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基本完成,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北师大创新实验学校、市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开学迎新;探索医疗资源融合组建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9%,覆盖人数为27.6万人;巩固提升19525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8483户、22089人脱贫销号。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系列“民生账单”,厚写着市民沉甸甸的幸福。

目前,宜都市正抓住全省首个“双基强化、三治融合”试点机遇,利用全国农村网格化管理发源地的优势,先行开展“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走出了一条“支部建立在网格上,需求满足在网格内,素质提升在网格里,平安实现在网格中”的新路子,并初步形成了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涌现出“磁铁支部”“网格支部”“五美四福”“三贤共治”“村规民约百分制考核”等一大批特色品牌,诠释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新内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宜都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明明 通讯员 张发智 朱灿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宜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