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管先生”彭世荣:有温度的百姓宣讲员

云上宜都讯   8月11日,《湖北日报》刊发文章《“楠管先生”彭世荣——有温度的百姓宣讲员》,报道我市歌舞剧团演员、楠管艺术主要传承人彭世荣用“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新时代新气象。

原文如下:

从艺40年,表演上万场。

18岁,携自制楠管拜师学艺,彭世荣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现在,楠管表演于我不是职业是事业,走遍山山水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新时代新气象。”8月10日,宜都市歌舞剧团演员彭世荣如是说。

01

用“新”说唱十九大

又到征兵季。7月27日,彭世荣随剧团来到陆城头笔社区广场,为征兵工作鼓与呼。

左臂夹一根楠管,掌背绑云板,手握铜钹;右手,一根筷子用于敲击。

随着乐器穿插奏响,《兵哥哥找爱人》精彩开唱。

“军营锻炼人成就人,能把一块生铁锤炼成一颗钢钉……当兵的人找媳妇都蛮顺……”

接着,他用当地方言,绘声绘色唱出一个年轻士兵见义勇为、赢得姑娘青睐的故事,现场笑声连连,掌声一片。

彭世荣是当地楠管艺术的主要传承人,多年从艺形成独特的“韵口”楠管,家喻户晓,广受欢迎。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彭世荣听后,心潮澎湃。

下午,他又在网上原原本本听了一遍报告。贯穿报告的“新”字深深打动了他,当即决定创作一个楠管表演作品。

写、编、改,短短一个晚上,《用“新”说唱十九大》出炉了。

说到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豪情满怀大步跨,主席台前把言发”“三个半小时没有歇一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是我们老百姓想听的话”……

讲到十九大的“新”,作品演绎了四个“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征程,两个百年目标那是板上钉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彭世荣成了宜都的百姓宣讲员。

那年冬天,《用“新”说唱十九大》唱遍了全市街道社区、田间地头,还录成音频在“村村响”循环播放。作品获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优秀作品”二等奖。

02

在创新中让传统艺术发热发光

彭世荣把自己的艺术生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前30年,民间表演“谋营生”;第二个阶段,2009年成为宜都市歌舞剧团聘用演员后,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时代精神。

“要论收入,以前在三峡人家景区,一天能唱几十场,赚的钱是现在好几倍。”

彭世荣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到剧团后,对民间艺术在继承中创新有了新认识,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内涵,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楠管《守望》,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现实问题。讲的是儿子在外打工5年,母亲独自在家守望,精神寂寞。有一天,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决定回乡创业,发展电商。母亲喜出望外,幸福得不得了。

如何用艺术化手段表现出母亲的忧愁,感动儿子留守乡村?为这个桥段的创作,彭世荣愁了好几天。

就在这时,彭世荣回乡下老家时的一个场景,突然给了他灵感。

他回家时,母亲正好在猪栏喂猪,一边还自言自语:“快点长大呀,过年儿子就回了。”

这样一句无心之语,启发了彭世荣。他把场景重新设计——

担心儿子又要走,母亲跑到猪栏里喊“猪宝”,“你看我儿子又要走了,我又要变成活孤老,我的心思只有你知道,我的难处只有你知晓”。

另一个作品《断穷根》,也获得了成功。

用文艺创作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战,彭世荣把焦点对准就业扶贫。

作品取材于他在宜都市劳动就业局举行的一次就业扶贫培训班上,了解到的真实案例。松木坪镇一名段姓小伙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免费学技术,在广东深圳打工,干到了车间主任,年薪10万元。去年,受宜都“双招双引”政策吸引,他回乡就业。

《断穷根》生动讲述了这个故事,巧妙地用三个人物“曾召叶”(谐音真造业)、“番廖生”(谐音翻了身)、“段琼根”(谐音断穷根)进行串联,向老百姓宣讲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真扶贫,贫困家庭断穷根”。

10年来,彭世荣创作了一批来源于火热生活实践的优秀作品,如《说唱新宜都》《贴心组长》《法老大》等。曾获省第十三届“百花书会”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并参加了中国曲协举办的第八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第三届湖北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

有一次,彭世荣在枝城镇纸坊冲村演完《法老大》后,接到村支书杨四洪的电话。

原来,村里两位老人想托他问,怎么找到演出中那位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法律工作者。“有老百姓的喜爱,值了。”彭世荣说。

03

借“方言的音乐”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楠管,因其伴奏乐器用楠竹管制成而得名,是流传于宜昌多地的独立曲种,“方言的音乐”。

在宜都,彭世荣因语言风趣、表演生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楠管先生”。

彭世荣自小热爱民间文艺,从狮舞、采莲船、莲花落、吹打乐、丧鼓、渔鼓到楠管,可谓“移动的民间艺术资料库”。

在松木坪镇文化站工作13年,他把乡音乡情唱给父老乡亲。在三峡环坝旅游集团艺术团打工,他的楠管说唱场场爆满。

进剧团后,为让楠管艺术走上更大的舞台,他突破了“一枝楠管一张嘴”的传统单人单口表演形式,以群口楠管引入场景表演,受到了专家认可。

他还提炼出现代楠管“三功四法”的成熟套路,即嘴功、伴功、身功三功,吟、唱、说、表四法。

“支持创新,让传统艺术绽放光彩,服务人民。”剧团团长周巧林甘当配角,成为群口楠管的8名助演之一。

申应平,剧团原团长,彭世荣的“伯乐”。他说,用群众喜乐闻见的文艺表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他把民间艺人引入专业团体的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宜都市委宣传部部长陈珊珊说,宜都乡土活跃着一大批接地气、讲正气的百姓宣讲员,彭世荣正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