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宜都讯(融媒记者 陈凡)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快速发展的70年,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总是在为“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问题争论不休。随着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这种理念也正在宜都“生根开花”。
长江上,一艘载有砂石的货船正缓缓停靠进祥印码头。从空中俯瞰,位于高坝洲镇的祥印码头有些与众不同,作业区仅占码头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区域上是环保设施和绿色植物。如此划分的背后,是“发展与保护”理念的变迁。
“在长江边上,生活、排污搞好了,整个环境还是很好一些,像以前我们对这个方面的认识就很单薄。”祥印码头董事长姚祥印说。
1998年,姚祥印开始经营祥印码头,当时宜都类似的码头有30多个,砂石随意堆砌,黄沙漫天飞舞,污水横流,且不说对长江及其生态的影响,“脏乱差”的码头环境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感觉码头应该比矿山的环境要好一些,第一天完了之后就发现比矿山上也好不到哪里去,身上脸上和头上全都是黑煤灰。”2008年,李强鹏辞掉矿山的工作来到祥印码头,眼前的工作环境,让他一度打了退堂鼓。
在绿色发展的大潮下,2016年,宜昌启动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行动,宜都74个码头被取缔,祥印码头虽然被保留,却也被划为规范提升一批类,要求进行环保升级。
为此,姚祥印毫不犹豫地投资了2200万元,不仅将码头堆料场改成花园,还在码头上安装自动喷淋器和除尘器,对作业区进行无尘化处理,并实现雨污的回收再利用,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环境改善了,码头上有了鸟语花香,身为工人的李强鹏也多了一份干劲。所谓花若盛开,蜜蜂自来,绿色发展的理念,也给祥印码头带来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丰收”。
祥印码头董事长姚祥印自豪地说:“原来,是我们出去找客户,现在码头少了,环境好了,就变成客户找我们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绘一副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的家园美景,宜都仍在行动。相信,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未来,会越来越近。
(编辑: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