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课堂 | 赤子心、家国情,看宜都这位青年的红色激情

云上宜都讯   在宜都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一批爱党爱国的青年志士,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奉献了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1923年,来自五眼泉镇拖溪村的胡敌,成为了宜都、宜昌,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烈!


胡敌

宜昌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宜都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出生于五眼泉镇拖溪村的胡敌,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宜都支部书记,后因被国民党叛军和土豪劣绅抓捕,于1928年英勇就义。


今天,《初心课堂》让我们一起走近胡敌,听听他的故事——

富家子逼父卖田

1924年,在地主阶级贪婪盘剥农民、聚敛田产的旧中国,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却义正辞严地劝导父亲:“收课是罪恶,是不会长久的,把田卖掉,把卖田的钱拿来办学,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好事!”父亲气得跺脚大骂:“逆子!逆子!”

这个地主阶级的“逆子”,就是胡敌。

△ 胡敌家乡——五眼泉镇拖溪村杨家坝。

1898年11月14日,胡敌生于宜都县拖溪村杨家坝(今属宜都市五眼泉镇)。其曾祖父拥有良田万亩,祖父年收租课1600石,到他父亲这一辈时,除了继承祖上分下来的300亩土地,又新买土地300亩。

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动员父亲卖田办学,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

然而,此时的胡敌已是共产党员。自从1919年从宜都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胡敌先后到武昌荆南中学、北京法政大学就读。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向导》等书刊给了他深远的影响。在与友人的通信中,他经常满怀激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应该起来欢迎新世纪曙光——列宁主义的到来!”1921年秋,他在北京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7月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宜昌第一位共产党员。

△ 记载胡敌(谱名长聚,字萃民)生平的民国二十四年版《胡氏宗谱》。

先进思想的洗礼、工人运动的实践,使胡敌痛切地体会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1924年,他决心回老家拖溪村办学,开展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列主义。

在胡敌的执意坚持下,父亲最终妥协了,忍痛卖掉60亩地,供胡敌在家乡兴办冠英小学。

新学校“冠冕群英”

胡敌创办的“冠英小学”,一开始就不同凡响。76岁的村民胡学志说,他的父亲就是冠英小学毕业的,听老一辈人讲,当时的冠英小学,有学生400余人,一色的新式教育,尤其是童子军非常有名。

△ 胡敌创办的冠英小学旧址。

说新,一是指学校教学废除了文言文,改用语体文,所授课程除国文、算术外,还开设英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军体、公民等新学科;二是招收学生不分男女,不论贫富,并对贫苦农民子女免收学费。其实还有一新,那便是胡敌从外面带回的新思想、新道理。

胡敌当时担任军体和政治课教学。上军体课时,他穿军服,系武装带,佩指挥刀,十分威武,对学生就像对待军人一样,要求十分严格。上政治课时,他则讲国内外形势,向学生宣讲要国富民强,就一定要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宣讲双手万能,痛斥金钱万恶,组织学生演“文明戏”,倡导男女平等。他还在自用的圆形砚台上刻下“天主堂看耶书,共产党看马书”的铭文。

△ 为方便冠英小学学生过溪,胡敌出资兴建的石桥。后人称之“胡敌桥”。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来,胡敌率冠英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80余人,步行50多里,前往宜都县城游行示威。男生一律穿黄色童子军服,肩扛木制长枪,女生上穿白衣,下着蓝裙,手持校旗、彩旗,以军乐队开道,沿途高呼反帝口号,高唱反帝爱国歌曲,愤怒声讨日、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游行队伍在城郊与其他学校师生会合后,浩荡入城,县城居民争相观睹,万人空巷。县城各界团体特赠“冠冕群英”金字匾额和十几面锦旗。

演说家乡村“播火”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8月,胡敌根据上级指示,从拖溪村来到宜都县城,秘密发展共产党员,组织迎接北伐军。9月,宜都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宜都支部在县城成立,胡敌任支部书记。

12月,北伐军占领宜都,中共宜都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先后组建了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商民协会和码头、店员工会等十多个群众团体。工会、农协会员发展到23000余人。

△ 胡敌战友罗迪后来在《自传》中回忆中共湖北区委鄂西特派员曹壮父领导宜都大革命运动的记述。

在发展民众运动的过程中,胡敌的演讲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拖溪老人赵明清回忆说:胡敌外表看起来高高大大、文质彬彬,内心却像炉火一般炽热,特别善于做鼓动工作。1927年农历正月初八,拖溪农协成立大会在冠英小学举行,到会的有1000多人。台上挂着孙中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胡敌把皮袄一脱,第一个上台演讲,那语言就像线索子串起来一样。本是初春时节,他却讲得热汗直淌,边讲边擦汗,最后把毛巾都擦湿了。“我们共产党是为贫苦穷人打天下的,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列强,除军阀,请农民朋友不要怕……”农友群情激昂,自发地唱起《十二月歌》:“冬月里来雪花飘,各位农民莫心焦,天干收成少,出路只有这一条,打倒土豪和劣绅,大家起来把革命搞……”

“打油诗”化解妻怨

胡敌长年在外求学、闹革命,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儿老小。1923年,女儿胡瑾出生不久,他又去了北京……

1983年12月28日,胡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家是个每餐有几十人吃饭的大家庭,繁琐的家务事都由母亲她们妯娌几个分担,又有了我这个宝贝孩子,更增添了许多麻烦。加之看到伯父们都在家,早晚给伯妈们帮忙料理家务,而自己却里里外外一个人忙,所以母亲对父亲这次较长的外出很有意见,一连写过几封信催父亲回家,最后父亲回了一封信,还寄来一张照片。”

“后来我长大了,忽然有一天问母亲:‘幺娘,我为什么不叫你妈?非要叫幺娘,又把父亲叫幺叔,却把二爹二妈喊爹妈呢?’母亲含着眼泪回答我说:‘在我生了你不久的时候,你幺叔就又去了北京,很长时间才回来,那时我又要做家务,又要抚育你,实在忙不过来,你妈(二妈)没有姑娘,她很喜欢你,经常帮我照看你,为使她更贴心地照顾你,我便对她说把你给她做姑娘,她当然就更喜欢你了,于是就在你刚学会说话时,就让你叫二爹二妈为爹妈,喊我们为幺叔幺娘了。’”

然而,尽管这样,胡瑾和母亲最终还是理解了胡敌,因为,就在这次回信中,胡敌给妻子写了一首“打油诗”:“男儿有志在四方,为国为民奔波忙。待到他日天地转,朝夕欢聚在一堂。”在将这首诗背给女儿后,老人长叹一声,“他为国为民连命也搭进去了啊!”

△ 1927年《汉口民国日报》关于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叛军抓捕胡敌等革命人士,制造宜都五八惨案的报道。


△ 胡敌革命烈士证明书(证书中牺牲日期为农历)。

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宜都发生震惊全省的五八惨案,胡敌等5名共产党员被捕,虽经党组织和家人全力营救,最终仍没能逃脱敌人的魔掌,在经历了“捆绑吊打,鞭背见骨,燃烛肛门”等惨无人道的酷刑后,胡敌于1928年8月29日被四川军阀杨森部队杀害,年仅30岁。1986年5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胡敌等5人为革命烈士。

(编辑:刘娟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