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闪耀精神之光——写在学雷锋纪念日之际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闪耀精神之光——写在学雷锋纪念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曹智、徐扬、汪伟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疫情当下,今年这一天意义尤为不同。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无数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躯抗击着疫魔,践行着雷锋精神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一滴水、一颗钉、一束光,雷锋从未远去,一直都在。
2月7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民族社区的志愿者在张贴防疫宣传单。 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你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从辽宁到湖北,跨越半个中国,当代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的一支小分队组织6辆客运大巴,装了30吨水果、10吨鸡蛋,历经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武汉。
“再苦也值得!”将这些物资先后送到雷神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后,志愿者赵鹏飞说,“我们就想多尽一份力,给医生护士和患者们补充点营养。”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月15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防疫青年突击队的两名青年志愿者在解放街道广场社区帮助在社区居住的患病老人推轮椅。 新华社发
一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滴水。人们看到,涓滴之水正汇成江河,涌向大海。
在雷锋的家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46岁的早教托幼机构老师刘建华是一名“临时妈妈”。
春节期间,3岁小男孩桐桐的父母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桐桐虽然4次检测均为阴性,但也必须隔离。
2月6日,一封招募“临时妈妈”的求助信由望城区妇联发出。不到半小时,20多人主动报名,刘建华就是其中之一。
在取得桐桐父母同意后,她带着“儿子”住进了隔离点。解除隔离后,由于桐桐父母还在治疗,她又将“儿子”接回了家。
“3岁大的孩子没人管可不行,”刘建华说,“雷锋的家乡要给雷锋精神添光增彩,我是一名学雷锋志愿者,这是应该做的。”
一滴水流动着另一滴水,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
在四川汶川,经历了2008年大地震的佘沙,如今是一名护士,她从大年三十开始,两次主动请战到武汉“报恩”;在雪域西藏,曾在湖北求学9年的旦增旺姆,以个人及其亲属所属公司名义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40万元……
涓滴成河,静水深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千千万万“一滴水”正汇聚成我们战胜疫情不竭的力量源泉。
2月21日,当代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一支小分队队员将水果和鸡蛋等捐赠物资送到驰援武汉的辽宁医疗队手中。 新华社发
你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辽宁抚顺,雷锋战斗过的城市。
从大年三十以来,抚顺市顺城区将军堡街道汽贸社区干部魏红就没休过一个整天。派发宣传单、入户调查、卡点值守……她的“微信运动”每天都是2万步以上,名列前茅。
“没啥说的,就是站好自己这班岗。”魏红说。
“像魏红这样的基层干部真不少,”抚顺市顺城区委书记王丽娟说,在整个抗疫战线中,只有每颗螺丝钉都拧得紧紧地,一环扣一环,才能有效阻击疫情蔓延。
“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做好螺丝钉就是为战“疫”做贡献。正是无数最普通不过的基层干部,筑起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长江岸边,春寒料峭。一个身上挂满药袋的人温暖着武汉三镇。
他叫丰枫,是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一名普通网格员。为了购买居民所需药物,他和同事们从早上5点多就守在药房门口。这一守,就是12个小时。
拿齐了近100份药的丰枫身上挂满了药袋。他万万没想到,这一瞬间令多少网友泪目。
“病人都等着,药不能断。”丰枫说,自己是湖北17万名网格员中最普通的一个。
2月14日,辽宁省第二批对口支援湖北襄阳医疗队队员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准备出发。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在这场战“疫”中,千千万万颗螺丝钉“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湖北武汉,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刚做完手术出院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转运病人、为居民提供服务……
在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吴祥劝说有红白喜事的村民“不能操办”,哪怕挨骂受白眼……
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派出所所长刘华因为排查中接触一名确诊患者被隔离14天。然而,隔离却不休息,每天线上办公……
没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紧密配合,一部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千千万万块砖石牢牢砌筑,一座大厦就无法安然矗立。打赢战“疫”,螺丝钉虽小,却是最坚固的基础。
魏红(右一)与家人一起为进入社区的车辆登记(资料照片)。从大年三十以来,抚顺市顺城区将军堡街道汽贸社区干部魏红就没休过一个整天。 新华社发
你是最温暖的一束光
“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没见过他们的眼睛”——2月23日,一名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愈出院的患者,面对镜头讲述了一个“眼神”的故事。
他说,在高烧不退的那几天,医生每一次查房,护士每一次护理,自己都铭记在心。虽然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能看到他们的眼睛。“护士的眼睛、医生的眼睛,给了我最大的希望。”
对于患者来说,护目镜里关怀的眼神,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能注入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安徽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庞金霞,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的第二天,就因过敏而全脸泛红,肿胀到眼睛只剩下一条缝。
“只要还能睁开眼,我就不能退。我不能抛弃病房中期待救治的患者。”庞金霞说。
此时此刻,医护人员就像是火中的光,燃烧着自己,点亮着生命的希望。
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刘智明医生感动了也挽救了无数生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疫情中几句贴心鼓励的话,就像是严冬中的一团火,能带来更多温暖和信心。
2月初的哈尔滨,户外滴水成冰。南岗区的集中隔离宾馆,一句“史大姐来了”,让微信群一下子热闹起来。
“史大姐”是南岗区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史文丽。 2月10日,南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将一家宾馆作为集中隔离点,急需医护人员支援。史文丽第一时间报名。
“没事啊”“挺好的”“放心”……每天为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标本,史大姐总会和大家唠唠嗑,说着宽心的话,让隔离人员听起来心里暖暖的。
“要将心比心。”史文丽说,“他们看不到你的微笑,但能感受到你的语气;他们不需要你讲大道理,就想听你啰唆几句家常话……”(参与记者:于也童、梁建强、曹国厂、刘良恒、吴书光、段续、张紫赟、杨思琪、袁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