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刘良:解剖新冠肺炎患者遗体“世界第一人” ——为逝者,更为生者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根据当时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总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病理变化,对试行第六版诊疗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刘良法医病理团队为这一成果作出了关键贡献。

刘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法医学系主任、湖北省及武汉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2月16日,在刘良和多方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推动下,刘良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随后,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病理专家组成的团队也陆续开展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病理解剖,推动这一波及全世界的新型病毒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患死亡率提供更多病理学依据。

病理解剖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

有什么重要意义?

病理专家有什么新发现?

首例患者遗体解剖难在何处?

3月8号,

刘良法医病理团队完成

了第10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

9号,

刘良接受了湖北之声记者的专访。

刘良和他的团队

1. 不止医生想知道答案,逝者家属也寻求一个真相

3月8日,刘良团队完成了第十例逝者遗体解剖。这一次,是逝者家属主动提出捐献遗体。

去世的是一位本身患肝硬化的老年男性病人。在1月曾经住院治疗七、八天,因为当时核酸检测条件有限,出院时并没有确诊新冠肺炎,但肺部CT疑似。3月7日,老人在家中突然吐血,半夜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逝者的老伴非常坚定地提出捐献遗体用于解剖,理由是,就想知道家人的真正死因,到底是因为新冠肺炎还是因为肝硬化?也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战胜病魔。

刘良: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还有许多空白尚未填补,每一例遗体解剖都有可能产生重大意义。例如本身有疾病史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肺部是不是按照相同的病理过程在走?经历过新冠病毒的侵害之后,患者的身体器官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能不能恢复?对未来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有些已经好转出院的患者,又突发疾病死亡?这些都是后续的深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

2. 病理解剖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很厉害,破坏性很强!

与病毒赛跑抢救生命,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如果人的健康细胞和机体是我方阵地,新冠病毒就是一群凶猛狡诈的敌人。刘良把细胞比作不同的兵种,脏器好比是阵地,新冠病毒攻击的不仅是某些细胞兵种,也可能直接打击和摧毁肺、脾、肾等“阵地”。

2月16日凌晨1点,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开始。

刘良:这个病毒不仅把你身体战场上的“士兵”——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都灭掉了,还把阵地给破坏了,把地道全打开,把路给堵住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咳痰症状的原因,因为肺泡及末梢气道都堵住了,留下一地狼藉,“后援兵”、“弹药手”都过不去。然后病毒就开始攻击别的地方,别的器官,这是毁坏性的。在解剖第一例遗体之前,我们只知道这个病毒很厉害,但没有想到它是这样的搞法。

所以说,病毒引起的病变,只凭CT和化验是没办法给出答案,只有病理能“拍板”。一些临床现象,比如:新冠肺炎患者为什么不流清鼻涕?咳嗽为什么没有痰?血淋巴细胞为什么会下降?这些反常现象临床上都没办法解释,所以一定要做病理解剖。弄清楚病毒到底攻击了我们人体的哪些器官、哪些组织、哪些细胞,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

3. 病毒凶险狡诈,第一刀我来!

解剖传染病逝者遗体的现场就好比打开一座病毒库。第一刀的风险大。没有先例,没有参考,也没有现成的负压解剖室,风险无法预测就是最大的风险。针对新冠肺炎更易攻击老年人的特点,最初的方案是团队里的年轻人先上。可到了最后关头,年近60的刘良决定还是自己来开第一刀。

刘良:这事儿是我挑的头,万一有什么事,我得承担,不能让他们冒这个险。不过,你把道理想通就不怕了,病毒要“攻”进我们的身体,必定要有一个突破口,可能是皮肤、消化道、气道,那么我把全身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就行了,无非自己难受一点。手套、帽子戴三层,穿戴防护服大概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

穿上专业隔离防护服做解剖,是对体能和耐力的双重考验。防护多了,手的灵敏度会下降;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几个小时后,缺氧引起的心慌、头晕、呼吸困难、低血糖等反应令刘良几乎就要晕倒在解剖室。

刘良:“第一例遗体解剖花了3个多小时,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快坚持不住了,出来后全身上下都是水。”

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工作,

结束后脸上勒出深深的压痕、汗水湿透全身

冒着难以预测的生命风险,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多例解剖之后,刘良说得最多的是对新冠肺炎遗体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属的感激:

刘良:“感谢这些捐献者,还有他们的家属,真的,只有感谢,每次想到他们我都很激动,想哭。特别是这次面对新的病毒、未知的对手,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有这么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每一次诊疗指南的修改,都有着这些捐献者家属突破传统观念、为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非常感谢他们!”

刘良教授(中)

与湖北之声记者万敏(右)、刘雅婷(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