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抢上智能生产线、人歇机不停,宜都工业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

4月17日,湖北省宜都市北郊,湖北立得尔克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粒小小的锂电池历经40余道工序,打包出厂。“今年订单排到9月份,我们正全力以赴,争分夺秒赶制订单。”公司总经理熊金说。

赶单!赶单!这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宜都采访时,听到的高频词汇。

“复产即冲刺,生产全马力。”宜都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副局长陈城介绍,该市261家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达产,3月工业用电量3.22亿千瓦时,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抢上智能生产线

注液封装车间:一条生产线上8名工人紧张忙碌,另一条生产线上1名工人轻松自如;电极制片车间:一边,6名工人“钉”在生产线上,手不离机;另一边,2名工人来回巡逻,目测生产流程……

走进湖北立得尔克新能源有限公司,多个类似“新旧”对比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是自动化设备带来的便利。”熊金总结出三大优势:效率高、上手快、次品少。

熊金是宜都人。2018年,在福建闯荡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创业,成立立得尔克公司,主要生产微型锂电池系列产品,应用于智能穿戴等设备。2019年,该公司产值超过1000万元。

冬春之交,疫情来袭。工人无法按时返岗,企业生产一度停滞。“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熊金决定把企业复工复产与技术改革同步推进。

3月初,公司组织员工返岗复产,同时投资300多万元,采购一批自动化生产线;利用疫情防控“空窗期”,组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组装设备,调试生产线。“磨刀不误砍柴工。”熊金算账,自动化生产线上马后,公司锂电池日产能从2万颗增至8万颗,年产值将增至4000万元。

宜都市财政局副局长罗兵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为帮企业渡过难关,该市拿出1亿元资金、新增1000万元技改资金,用于企业贴息贷款、设备补贴等,让他们尽快步入正轨。

150名工人两班倒

4月17日,位于宜都的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精密钢管拉拔生产线正忙碌有序。厂区门口,满载货物的卡车来往频繁。“我们是被客户催着复工的。”车间主任鲁勋熬说。

2月下旬,鲁勋熬收到一纸红头文件。这是邻省某市经信局发给宜昌市经信局的“关于尽快复工供货的函”。文中特别提到:“中南装备公司是油缸关键原材料冷拔管的主供方,特恳请贵局支持该公司有安全有序复工后,优先供应原材料。”3月11日复工当天,该公司把客户急需的精密钢管以最快方式送达对方手中。

长500米、占地6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堆摞着不同直径、长短各异的钢管,令人眼花缭乱。鲁勋熬介绍,按照行业要求,钢铁企业生产的钢管直径相对固定,而市场上不同产品对钢管规格的需求千差万别。中南装备公司根据客户要求,“量身订制”相应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目前,该公司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郑煤机集团、徐工集团等单位的重要合作伙伴,其生产的高精密无缝带芯棒冷拔钢管等产品,应用于汽车、煤矿、石油、工程机械等领域。

“订单已排到5月底。”鲁勋熬介绍,该公司150名员工两班倒加紧生产,确保如期交货。

人歇机不停

疫情发生以来,红外测温仪、额温枪等被广泛运用。作为测温设备重要组件——红外镜头的生产厂家,湖北龙昌光学有限公司一直在满负荷生产。

龙昌光学2011年落户宜都,是专业从事高精度光学镜头、光学镜片制造的科技光电企业,产品种类130多种,用于医疗、车载辅助系统等。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宜昌最大的台资企业,全国行业前十。

1月28日,总经理黄重仁接到相关部门通知:加大红外镜头生产力度,满足疫情市场需求。该公司立即作出反应,号召员工返岗,在两天内申请复工。与此同时,公司投资2200万元新增生产设备,扩大产能。目前,6台全球先进的磨抛加工机床已投入使用。

透过无尘车间的玻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多名身着防静电服的工人正在忙碌。““6月底前订单饱满,‘人歇机不停’保障生产。”黄重仁介绍,该公司日产镜头5400个,月产镜片14万片。

“生产不断线,除了好设备,还要靠工人保障。”黄重仁告诉记者,宜都市人社部门把招聘会开到集镇乡村,“点对点”为公司招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到3月30日,该公司535名工人全员到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