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了段往事,会场一阵笑声!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

回望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3月初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谋划这场硬仗进入最后关头的攻城拔寨。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两个多月。争分夺秒,响鼓重锤。在看望经济界委员时,他分析了最新数据:“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记录着他植根于人民的所思所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们回忆起当年一段难忘对话。

“我那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

委员们纷纷停下笔,专注倾听。

“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

笑声里,很多委员思绪万千,他们年少时的记忆也随着总书记的讲述静静流淌。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这些我们都一一实现了。我当时和乡亲们说,你们再努力想想呢,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他们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会场又是一阵笑声。

“我想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他补充道,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

重农固本。14亿人,14亿张口。中国人用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这是从历史中收获的决定未来的战略判断。

“我们前段时间连年丰收,卖粮难、粮价问题也随之出现。我当时说,这都是粮食充裕中的问题,大前提、大方向是对的。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疫情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感触颇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央视网评: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扶一把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造开启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序幕;他们以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了无限活力;他们以实干苦干为粮食连年丰收洒下无数汗水,确保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感谢农民的奉献,肯定农民的价值,不仅要承农民的情,记农民的好,更要为农民谋福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为了农民、依靠农民、造福农民,彰显着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今年必须实现的目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出现种种困难,隐藏未知风险,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额外困难。但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决不能因为有困难就让脱贫攻坚的胜利时刻迟到,决不能因为挑战大难题多就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有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带着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我们必须勇于攻闯关过坎,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目标,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让亿万农民共同步入小康社会,共享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成果。(央视网评论员)

来源:央视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