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磁铁支部”筑牢“法治堡垒” ——弭水桥村建设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纪实

当你走进弭水桥村委会,进场路口两个半边磨盘“法润乡村”石刻静静地躺在草丛中,“自治、法治、德治”文化墙时尚大气。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面墙赫然印着“党润民、法润村、文润家”凝聚民心……无不彰显“磁铁支部”筑牢“法治堡垒”,聚合力振兴乡村的气息。

弭水桥村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南临渔洋河,北倚梁山,背靠石羊山,全村版图面积13.7平方公里,有农户873户,共2439人,分设为10个村民小组。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第二批四星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湖北省“百佳村民委员会”、宜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弭水桥村以前是一个三类村,2014年刘大卫等新班子上任后,发挥党总支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力“磁铁支部”效应,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变成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的先进村,法治建设逐渐增强。

村党总支将“村民有事,干部必须半小时内到场处理,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讲清楚”作为新班子的硬性规定。新班子上任以来,共接到群众反映400余件,全部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群众满意度高,形成了党群关系融洽、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弭水桥村先后建立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按制度定期清算,村级日常开支状况及时公布上墙。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如低保、精准扶贫、工程招投标等,均在公开栏和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近5年来,村级阵地建设、美丽乡村、硬化公路等共涉及32个4000多万元资金项目,全部顺利实施,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弭水桥村为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按照“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立体普法”的法治宣传教育目标,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利用村村通、电子屏、公示栏等媒介,完善法治宣传栏、法治牌、法治语音、法治文化标语等“微普法”阵地;设立法治书屋,免费向村民开放。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如广场舞、三句半、快板等,以乡音宣传法律;利用重要节点,如广场舞大赛、法制宣传日、紫荆花节等,开展法制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在强化依法治理上,弭水桥村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意见,指导和帮助“两委”班子提高依法管理事务的水平,提高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在三峡九凤谷景区设置法务室,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室。依托网格化管理,搜集社情民意,对矛盾隐患,做到提前介入、有效控制、果断处置。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积极解决群众各种问题。

2019年调解民事纠纷14起,调解率100%,成功14起,调解成功率100%,全年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平安建设保稳定。以“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群防群治,建立治安巡逻队伍,形成村、组、户三级联防网络,并组织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巡防队在节假日及重要节点进行巡逻。建立了重点人员长效管理机制,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社会闲散青年的教育转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近几年,全村未发现偷盗现象,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

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说道,今后,要进一步推进村级法治工作,提升弭水桥村法治化管理水平,把弭水桥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三峡日报通讯员 宜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