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
宜昌一直在努力
9月18日上午,“宜昌市2020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辉庆通报宜昌市2020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情况。宜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守疆、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杨子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华茂、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本华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副秘书长梅卫民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督察整改总体进展如何?
1、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48项整改任务,已整改完成47项,仅剩余王家河油库码头迁建项目整改未完成,现正在全力推进中。
2、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2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项,剩余16项整改中。因疫情影响进展滞后的华能环保迁建项目宜都新厂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预计12月底电子级氯化钡生产线投料试车。
3、省级环保督察反馈3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4项,剩余8项正在按照计划推进。
4、省攻坚指挥部8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四位一体”监察意见反馈的4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4个,剩余26个正在按照整改措施及时限要求,全力推进整改。
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如何?
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方面
目前全市134家关改搬转化工企业
已累计关停38家
改造升级55家,搬迁入园4家
开工搬迁项目15家
启动搬迁15家,转产7家
田田化工拆除现场
2020年部分迁建项目受疫情影响进度滞后,但在3月复工复产后,各地正在加快推进。
磷化工行业整治方面
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
兴兴环保、田鑫建材、昌耀新材料等
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到2020年底
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设计
利用能力将达到808万吨/年
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
结合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及国家“三磷”整治要求,宜昌市已完成化工企业厂区、磷石膏渣场及矿山生产企业全的整改,下一步将接受省、国家“三磷”整治验收。
泰山石膏年产5000万㎡石膏板项目加快推进中,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产。
船舶污染治理方面
全市除危货码头外的66个经营性码头
规范化岸电桩改造全覆盖
16艘省际客船受电设施改造全覆盖
率先在全省完成《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的修订,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全市防污染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标准及建设时序予以明确。
2019年12月,宜昌化学品洗舱站在枝江市姚家港综合码头启动开工,将于年底建成。宜都、枝江、秭归、猇亭4个船舶污染物接受转运码头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湖泊治理方面
完成全市湖泊划界工作
设置界碑界桩607个
各类保护标志70个
对存在分割湖面现象的枝江市党家湖、宜都市贵子湖、南桩桥湖40条围埂全面拆除。枝江市清明湖填湖弃土完成全面清理,对填湖区域进行了边坡整形。全市10个对外承包养鱼的湖泊现有湖面养殖合同均已解除。
全市11个湖泊已全面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项目已开工并在有序推进。根据2020年以来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质总体较2018年及以前有较大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全市1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运行,51座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运行,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沿线3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
今年完成了临江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管网接驳,有效提升了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市10个运行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已全面实施场区膜覆盖、雨污分流、调节池加盖。
宜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杰
回答记者提问
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在落实、难在落实,宜都作为中央环保督察下沉督察的重点县市区,当前环保督察整改推进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宜都市以来,宜都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压实责任、分类施策、精准治污,全力推动督察整改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进。宜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照环保督察工作要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任组长、第一副组长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全市环保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市委常委会、“四大家”联席会、市政府常务会坚持定期安排部署环保督察工作,市委、政府已经形成了研究环保督察整改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书记市长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亲自挂帅、亲自负责、亲自督办、亲自督促问题整改。
二是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坚持以严和实的作风,全面传导整改压力,坚决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强化“督查、整改、考核、惩处、问责”,始终保持严管严治严处高压态势,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三是分类施策,整体推进。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坚持按问题来源分类定措施、按整改时限分类建档案、按整改领域分类求成效,确保问题抓得实、改得快、有成效。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整合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多方资金,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供资金保障。
五是创新机制,巩固成果。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建章立制,确保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在全省成立生态治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率先在全省成立清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推动清江流域联合执法工作。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宜都市37项问题,已全面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长江保护与湖泊开发专项督察涉及宜都市19项问题,已完成整改5项,14项达整改序时进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涉及宜都市1项问题,已全面整改完成;省级环保督察涉及宜都市22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6项,6项达整改序时进度;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3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件13件和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3件,均已办结。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守疆
回答记者提问
五峰是宜昌市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五峰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上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五峰属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一直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2019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保护优先,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时的经济利益。虽然我们财政基础薄弱,但我们多方筹措资金3亿多元推动山山林业、骏王水泥、磷化工厂等县内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关闭搬迁;近10年来我们没有新增一家矿权,到期矿山一律不予延期,依法取缔非法砂石取料场170余处;投资3000万元引导全县100多家以木柴为燃料的茶叶加工企业实现“柴改电”,投资1.5亿元开展乡镇气化工程,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县内不再批建小水电站,已建成水电站的生态水流量取上限达到20%。
二、坚持特色发展,做活“绿水青山”的转化文章。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持续开展“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近几年,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支持我县环保专项资金近亿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建成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30个;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一茶两中四园”特色生态产业,建成22.05万亩生态茶园,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五峰指数成为全国第6个茶叶指数;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34.8万亩,中药材综合产值达9亿元;中蜂养殖规模达到10万群,全县蜂蜜产量近50万公斤,五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的中蜂养殖案例,入选“全球110个减贫最佳案例”。三是发展生态融合旅游,建成栗子坪、苏家河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重点村,突出“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等生态融合旅游概念,虽然遭受重大疫情影响,但五峰依托生态融合旅游吸引游客62.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三、坚持纪法于前,构建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在严格执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民族自治县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独特优势,先后制定颁布《森林资源保护条例》《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水电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严格保护各类资源;逐年提高对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权重至30%;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专题询问;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党员干部严格追责问责,近几年先后有30余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五峰人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永远是五峰最宝贵的财富。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成功创建不是终点,而是压力,更是新的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将五峰打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样本。
土家四季春常在,我在茶乡等你来!诚邀各位继续关注五峰、走进五峰、支持五峰,品茶乡文化、听土家民歌、度美好时光。
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杨子华
回答记者提问
中石化宜昌王家河油库由于安评问题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范围,中石化王家河油库码头现今迁建进展情况?
自中石化宜昌王家河油库码头被列入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后,宜昌市将其列入取缔类码头。但王家河油库承担了宜昌市主要成品油供应职能,与市民日常交通出行息息相关,其迁建工作涉及到重大的民生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科学简化流程,制订了先限期建新再拆旧的方案,并要求在三年内将王家河油库码头迁建至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后由于2020年4月10日才取得交通运输部对《宜昌港总体规划(2035)》批复,同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长江汛期影响、为确保正常保供和施工安全,油库码头迁建工程计划延后至2021年底完成。
首先,关于项目前期审批与批复工作。至2020年9月中旬,中石化王家河油库码头整体项目共取得29项行政许可,通过15项专项评审。其中油库部分取得《枝江市发改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等12项行政许可,通过《库区安全预评价》等6项专项评审,油库库区施工前期行政许可及专项评价已全部取得。码头部分继2020年5月取得《交通运输部关于宜昌港枝江港区中石化油库码头工程使用港口岸线的批复》后,2020年9月取得省交通运输厅对码头初步设计与安全专篇的批复,标志着码头取得了施工前期全部行政许可与专项评审批复,整体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其次,关于项目工程进展情况。
一是整体项目已完成土地征收及清表、项目道路建设等基础工程。二是2020年9月7日,王家河油库码头项目EPC总承包方案完成前期招标筹备工作,并于当日发出招标公告,定于9月28日开标。三是针对中石化库区多余土方问题,中石化已与枝江市政府订立取土方案,交由枝江市政府先行实施土方外运,用于库区周边市政道路建设,现正在施工中。四是公共管廊临时用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公共管廊已完成管道部分初步设计,架空管架部分正由枝江市政府确定的大连市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紧张设计中。五是中石化宜昌分公司已拟定2020年11月整体工程开工。
第三、关于下步重点推进工作
1、进一步细化节点目标。根据2021年底完成迁建总目标,做好工期安排,细化节点目标,明确责任人,确保迁建工程有序有力有效推进。2、强化节点督导。建立督导机制,根据工程节点,采取一事一督办、一事一销号、一节点一通报的方式,定期督导、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工期按期不推迟。3、加强协调和服务。积极跟踪工程进展,采取上门拜访,专题沟通方式加强与中石化各级公司的沟通与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协调相关部门简化审批备案工作流程,加大服务力度,把有限的时间挤出来,确保按期迁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华茂
回答记者提问
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是宜昌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是收官之年,但上半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梅雨季的汛期,是否会对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顺利收官造成影响?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影响?
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既是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今年上半年遭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长梅雨季,确实对化工“关改搬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部分企业新建厂区进度被延缓,导致老厂区的关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整体项目的顺利收官构成了不小的压力,但面对“关改搬转”的收官之战,依然充满信心,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千方百计、克难攻坚、扎实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截至8月31日,全市沿江化工企业134家中,已累计完成关改搬转任务104家,其中:关停38家、改造升级55家、搬迁4家、转产7家;关停、改造、转产任务已全面完成,剩余30家全部为搬迁企业,目前已经开工搬迁项目建设的15家、启动搬迁15家。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锁定目标,一企一策。对于疫情和汛期确实影响较大的特殊困难搬迁企业,本着实事求是、依法关停整治的原则,给予一定的政策宽限,但年内该关则关、应关尽关的原则底线不会改变。会派专班专员进驻企业持续督导,核定最终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细化任务清单,确保如期完成关改搬转的任务目标。
(二)重点帮扶,一个不少。一是对上争取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今年宜昌市牵头的“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参加工信部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排名第一,目前分包项目正在公示;在去年宜昌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以磷石膏单一资源为处置目标的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的基础之上,2020全国利废新材料科技大会暨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也即将在宜昌召开,为政策和资金争取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破解重点难题。针对困难搬迁企业,在企业资金的缺口方面加大帮扶,用好每年省、市、县三级化工“关改搬转”专项资金,切实缓解搬迁企业资金压力,加快搬迁进度。今年九月市委市政府对宜化集团关改搬转直接补贴了1.6亿元,帮助其尽早搬迁、转型升级。三是持续服务到位。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老厂的关闭,新厂的开工运行工作,重点解决老厂关停至新项目投产过渡期间生产安全、生态环保、员工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为老企业关停、新企业投产扫清障碍。
(三)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坚定不移的持续推进,以期限倒逼企业关改搬转。站在化工“关改搬转”三年攻坚的历史时间节点,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的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到位,突出推进实效,确保年底化工“关改搬转”三年攻坚之战圆满收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华茂
回答记者提问
宜昌市在全面推进长江岸线码头整治方面工作情况。
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全市长江干线及支流原有码头362个。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岸线资源,催生出一大批码头设施,使“小弱多散”也成为行业管理的痛点。我市以主城区滨江岸线整治为突破口,201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码头治理工作,2016年3月全面启动非法码头整治行动,全力破解长江岸线乱象顽疾。制定了《宜昌市长江干线及支流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战役指挥部具体统筹协调,建立了日常巡查、有奖举报、联合执法、公示公开、挂牌追责等制度。
在治理过程中,将治理区域由长江干线延伸到长江支流,将治理范围由非法砂石码头延伸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问题码头,将非法码头整治与港口资源整合、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工作结合起来。截至目前,已取缔非法码头216个,码头数量减少三分之二,规范和提升码头55个,恢复生态岸线39公里,共开展植树造林24.98万株,复绿面积达到1213亩。对经营性码头按照环保整治措施,实施场地绿化、道路硬化、雨污分流、多级沉淀、防尘降噪、刷漆亮化等措施,积极改善生产环境,确保经营环境达到环保要求。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岸线信息矢量化、港口档案数字化、“多规合一”可视化。通过“互联网+视频监控”、手机APP移动监控,实现市、县两级24小时监控。同时加强港口岸电建设,全市66家经营性普货码头全部具备岸电供电能力,63家码头完成规范化岸电改造。近年来,通过关闭非法码头、开展岸线清理、推进生态复绿,让长江岸线绿意盎然。同时,综合利用岸线资源,让“黄金岸线”释放“黄金效益”,港口岸线利用效率由15万吨/百米提高到26.7万吨/百米。“绿色”与“金色”在长江岸线边交相辉映。
在长江岸线码头治理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市严防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反弹,严格港口岸线管理任务还非常艰巨。下一步,我市将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再清查再整治,加快推进岸线修复,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建设、侵占岸线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和死灰复燃,确保整治成效,切实发挥好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
碧水蓝天
我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