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村青林寺的古镇新事

核心提示: 青林寺村,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14年开始古镇建设,经过6年的精心打造

“筒子楼”颐园在青林寺村最高点,是村里举办大型 活动的场所。


仿古风格的建筑,质朴又大方。

古镇中心青林寺牌楼坊高大恢弘,至高点钟楼古典巍峨,土台上筒子楼规模宏大,3500亩林地操场,旖旎的清江环“镇”而过……三大古建筑地标、两大生态符号让青林寺古镇神秘而清秀。

9月22日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在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古镇举行。虽然一直下着雨,但青林寺村古镇的人文环境、旅游综合体的定位、古镇的建筑符号,给与会的嘉宾和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林寺村,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14年开始古镇建设,经过6年的精心打造,部分景点于去年底开街。今年6月青林寺村成为了“湖北旅游名村”,8月刚刚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了全国37个“特色小镇”之一。有人感叹,在喧嚣的城市,小康农村能看到这样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才知道什么叫向往的生活。

一次偶然机会让古镇破茧新生

青林寺村是古时古盐道及古茶道,在清江流域高坝洲库区形成前,青林寺流域也是沙市至恩施的5公里清江黄金水道。

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水运是主要出行运输方式,夏季涨洪水时部分木船就选择在此抛锚泊船,或等待洪水跌落,或起货上岸转运,这也让青林寺沿清江形成了一条三里长的茅草街,上至恩施、下至荆沙都赫赫有名,可惜的是1944年日寇把茅草街化为灰烬,繁华和喧嚣就此落幕。

没有了码头,青林寺村却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谜语、谜歌在宜都乃至宜昌都小有名气,并在2003年获评“中国谜语村”,这也成为青林寺古镇2014年开建的底气。

青林寺村系移民大村,高坝洲水利枢纽修建时安置库区移民143户476人,移民人数占据了全村总人口的70%。青林寺之所以有现在的风采,要从一次很偶然的移民说起:市公安局训练基地从夷陵区土门搬迁到青林寺村,需要动迁42户,失地农民如何集中安置?

青林寺古镇开发总工程师丁勇强介绍,当时该怎么建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负责开发承建单位青林寺古镇开发公司,把搬迁居民的住宅建成具有可看性、有品位、有个性、有旅游特色的想法自始至终都是放在首要位置。”

为达到这个效果,开发者将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融合了宜都地方生活和居住特点,修建了“桐树堰小区”这个一期工程,“这个工程也要占地,所以最后共安置了76户村民。”

青林寺康养文化旅游公司副总贺春雷说:桐树堰片区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建设,但保留村民住宅3间2层和独门独户特色,并根据四川成都宽窄巷子的风格,“将小区内的道路建为宽巷子,形成沿街商业街区,而楼栋之间的小巷和过道为窄巷子。”

翘角、飞檐、粉墙、黛瓦是徽派风格;3间2层带帽又属四川风格;木质窗棂、朱红大门又融合了土家风格。在桐树堰小区建设上统一了建筑风格,规划一张图、管理一盘棋、建设一条龙,天上无明线、地上无裸土,古镇建设起步站位高,一切显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京派风韵的青林小院吸睛无数

桐树堰小区建成后,古镇雏形初现。

此后,村里又开始建设望祖岭小区,需要安置古镇核心区建设用地和占地户、清江游艇码头搬迁户和青林小院占地户。青林寺村党支部书记廖丰介绍:望祖岭小区的风格与桐树堰小区风格统一,92户全部古镇总体风格建设。

宽敞、平整、蜿蜒的黑色柏油路连接了168户,黛瓦、马头墙、朱红大门,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符号涵盖旮旮旯旯,葱郁的行道树延伸到每一个住户。

在青林寺古镇内,最为抢眼的属于青林寺小院,是北京的设计师受邀设计,全部按照北京四合院的风格设计,灰色的瓦、朱红的门柱和门、耀眼的彩绘,十足的老北京风格,也成为古镇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

古镇的音乐喷泉、19.6米倾泻直下的人工瀑布、小桥流水景观正在汩汩淌着流水的小溪、高高在上充满威严的钟楼、高耸矗立的牌坊。总工程师丁勇强介绍,2014年古镇开建时只有一条5.5米宽的路,如今主干道已拓宽至21米,“古镇建设团队从4个人扩大到现在30人,同时居民也从自己挑水喝到现在用上自来水,从当初烧柴火到如今用上天然气。”

目前,青林寺村已建成谜语村牌坊、桐树堰安置小区、望祖岭安置小区、文化展览馆、游客集散中心等综合设施,建筑群为仿古建筑,主色调为灰色,提取古建筑经典元素,结合花格门窗、小青瓦屋面、吊脚回廊、封火山墙等,质朴而大方,尽显姑苏烟雨江南之美。

此外山城水都、青湖悦华酒店,这些小客栈、农家乐安置了120人就业,让失地农民洗脚上岸,过上了城市生活。

福建土楼变身颐园藏身古镇中

福建土楼给人们的印象是群居的象征,也是团结的诠释。在青林寺古镇地势最高处,也有一处“土楼”,当地人更喜欢称之为“筒子楼”来代替其原有的“颐园”的名字。

青林寺康养文化旅游公司副总经理何春雷介绍:建设古建筑前,前任负责人裴芝成福建考察时,被客家土楼深深地触动,认为这土楼呈现的不仅是建筑风格,也是一种“凝聚”的精神,回到青林寺后依据圆形的山包特征选择了这一建设创意。

青林寺的村民将这种风格理解为筒子楼,筒子为木料的称呼,将树木锯成一段(一筒)的造型,而且整个建筑黑瓦盖顶、中间空置,前后2个门一进一出、分工明确,2层共25间房屋的构造,让参观者无不为之感叹。

这幢土楼也像一个“围城”,圆形的空闲地则形成了八卦造型,有围屋内的住户刚好吻合了建设者的初衷,凝结力量。这里将建成民宿,自助做饭,自助娱乐,让每个人从封闭的小圈子走向协同的生活。围屋的设计者希望通过群居凝聚力量,友好相处增强协作,命名为颐园。如今,每天晚上古镇的男女老少都在筒子楼内跳广场舞或参与其他娱乐活动,同时村里的一些大型活动也在楼内举行,如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文化节暨清江鲟鱼宴·年猪宴·年货节。

从土楼下来,是古镇的民俗文化非遗古街,临街门店里土家竹编、青林剪纸、叠绣刺绣、版画创作、谜语谜歌、蜡染彩绘和糖画工艺等,让人犹如置身于民俗博物馆中。

廖丰告诉记者,青林寺古镇顺应当地历史民俗,以八古“古镇、古街、古楼、古牌坊、古树、古道、古歌、古谜语”的整体设计为趋势,打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景观。以农旅融合的视野,建构了“千年古寺文化、谜语谜歌主题创意文化、清江生态自然文化、高尔夫球场休闲文化”四大主题品牌,已建成谜语村牌坊、桐树堰安置小区、望祖岭安置小区、文化展览馆、筒子楼建筑群、游客集散中心等综合设施,建筑群为仿古建筑,主色调为灰色,提取古建筑经典元素,结合花格门窗、小青瓦屋面、吊脚回廊、封火山墙等,质朴而大方,尽显江南婉约之美。

廖丰表示,随着古镇的建设日趋完善,青林寺村的名气也日渐增大,“今年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将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古镇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