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幅长卷吗?
小薇小迅曾带着大家一起
在手绘漫画里
穿越了七次人口普查
而今天,在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位耄耋老者
曾真正亲历七次人普
定格了80载人生
小伙伴们且来听一听
张如定老人娓娓道来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咸二村的八旬老人张如定。从1953年到2020年,跨越67年,他亲历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起初临时帮忙的小学生,到正式的普查员,再到退休返聘的镇人普办顾问,他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着时代变迁。
图片来源:鄞州统计
小学生、识字与蜡纸表格
↑↑↑如果你是宁波人,请戳图听乡音
我叫张如定,1940年生人,今年80岁了,是一位经历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老兵”。
1953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那时我13岁,还是小学五年级。由于村里急缺普查员,我又识些字,就被临时选去参加普查工作了。那时普查员总共才5个人,调查项目也很少,有姓名、年龄、成分等几项。因为年龄小,又是“第一次”,我被安排帮忙整理普查材料,计算相关数据。
1962年,我从鄞县高中毕业后,到了咸二村生产大队担任会计。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普查比第一次严格、正规了很多,普查员还需要专门的培训。普查表上要填的项目比第一次增加了不少,其中新增了文化程度、职业等,文化程度只分“识字”和“不识字”两项。当时,我们在还没有拿到正式调查表之前,是用蜡纸刻出表格,然后进行油印的。
纪念钢笔与长短表
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首次人口普查。那次普查期间,全县各地普查宣传铺天盖地,街上都是宣传“三人普”的横幅、标语和旗帜。宣传车来回开,天天用大喇叭宣传,有线广播也播放普查知识。那时的普查工作我印象很深,是在村口摆了一张桌子,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的普查员把各家的人喊出来,拿着户口本跟派出所核对信息,核对完了,普查也算完成。然后普查员要先自己检查,必要时重新到户核对,这叫自查;指导员把普查员凑到一起,你查我的、我查你的,这叫互查;找村里或居委会里熟悉情况的老干部、老人家召开座谈会,就登记的结果进行核对;最后以抽查的方式重新上门登记,进行事后质量检查,这才把登记表封存起来。
这次普查登记资料我主要是靠手工汇总完成,还要打算盘。普查结束后,鄞县人普办给普查先进每人发了一支钢笔作为纪念品,我到现在还收藏着。
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普查员需要挨家挨户询问调查。“四人普”的表格分长表和短表,普查项目也拓展到21项,如要查村民住的是瓦屋还是楼房,家里有没有自行车或电视机,村民喝的是井水还是自来水……登记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普查员的队伍也有所壮大。
金贵的报表与手绘地图
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我印象中这次普查的报表很“金贵”。由于报表需光电扫描,所以填写时跳填要划线,书写要规范。报表不能有折痕、不能受潮,填写完了要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电子扫描。当时觉得普查填写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但事后想想,全面采用电子化进行登记工作,为以后的普查数据处理提供了方便。那期间,我凭借多年的普查经验练就了快速绘图能力。全镇人口普查的村界、普查小区、上万间房屋,我和当时的普查员们用铅笔、直尺在纸上一间间画好,编号,最快也需要2-3天时间 。
2010年的“六人普”,我已经70岁了。可是我还是闲不住,就想为人普工作尽点力。我一辈子都在村里转悠,家家户户都熟悉,做起调查来也会比别人容易些。 每天2万步,去村里核实一下建筑物情况,为年轻人提供一些绘图经验和帮助,我也乐在其中。
镇人普办顾问与电子化方式登记
省统计局王杰局长与张如定亲切交流
上图摄影:史久阳
今年,我很高兴赶上了“七人普”,有幸被咸祥镇政府聘任为人普办顾问,现在我们镇普查员有169人,年轻人有85个。浙江省统计局王杰局长来宁波调研“七人普”工作时,我有机会与他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我谈了自己多年的普查工作经验与感悟,也收获了支持与肯定。虽然现在村里需要入户登记的人多了,但是有了电子化设备,登记工作比以前纯手工要轻松多了。
媒体对张如定老人进行了报道
年轻人从我这里学到了人口普查的经验,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我也试着拿起智能手机,填写普查信息,然后一键上报数据。
现在我盼着十年后,能与“人口普查”来一场八次之约。只要到时我的身体还可以,我想继续给年轻的普查员人当好“活地图”,为人口普查工作尽一份力。
资料来源:宁波统计 鄞州统计
采写编辑:施越霞 蒋懿琳 劳印
感谢像张如定老人一样的
每一位普查员
感谢你们把岁月里的人汇集成数据
记在了人口普查的历史里
感谢你们把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聚沙成塔
留给了祖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