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打好松绑瘦身“组合拳” 推出服务发展“升级版”

11月5日,《三峡日报》刊发文章《打好松绑瘦身“组合拳” 推出服务发展“升级版”》,报道宜都市财政局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质效。

近日,宜都市城管局在本单位顺利支付洁华劳务公司21万元保洁清运服务费;宜都市中医院自行委托评审机构在三天内完成政府投资防疫防治项目预算评审工作,这是宜都市财政局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质效的两个工作缩影。

今年来,宜都市财政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改革促规范,向管理要效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下放审批权限,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简化程序、优化服务8项新举措,力促活力再释放,助推效率再提速。

向势而转明定位

直面效率不高的问题。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下,宜都市财政局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刀刃向内,瞄准靶向,认为当前存在办事效率不高、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执行不力、对上争取力度不够、资金拨付进度滞后等问题,认识到提升服务效率迫在眉睫。

直面程序复杂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方便快捷,到代理银行缴费、到财政部门领取票据费时费力。部门反映拨付财政专项资金提供资料复杂,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事前事后均需报市政府审签程序过多等问题,认识到优化服务程序势在必行。

直面权限过多的问题。针对部门提出财政授权支付限额较低,单位自行处置国有资产额度受限,部门反映2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均需市财政局组织评审,排队评审时间近一个月,影响工期,该局认识到下放审批权限刻不容缓。

有的放矢立新规

做好减法,简化程序“瘦身”。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明确并简化基建类、货物和服务采购类、补贴类及工作业务类等项目资金拨付资料。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宜都市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及项目支出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由单笔20万元提高到单笔200万元。拓展非税收入缴费方式,缴款人可通过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多种信息化方式缴费。打通票据管理系统、征缴管理系统和收款单位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安全性及归并检索效率。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实效,取消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事前报市政府审签环节,宜都市财政局对单项工程组织评审造价总额由20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简化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该局审核、市政府批准账面原值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做好加法,严格监督“强身”。优化整合财政监督检查资源,在人员安排、计划制定、监督检查、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上实行“四统一”。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收入征缴等过程的动态监管。加强内部督办督查力度,将履职不到位、办理不及时等情况纳入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情节严重的进行追责问责。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财政门户网,及时、准确公开财政政策、财政数据、财会资讯等重要信息。建立公开查询窗口,方便社会公众查询财政政务信息,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做好乘法,优化服务“健身”。完善首问负责制,凡到宜都市财政局来访、来电、来信的服务对象,在申请办事、咨询或者投诉时,第一位接待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根据来访、来电、来信对象反映的问题指引到相关责任股室进行调查核实、政策解释、回复处理。完善限时办结制,根据紧急程度、办理难度将上级交办事项分别按照A类1个工作日、B类3个工作日、C类7个工作日相应时限办结。完善专项资金到账告知制,上级安排拨付的专项资金自收到资金3个工作日内采取文件批复、告知函或电话等方式告知,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的专项资金自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3个工作日内告知相关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

深度推进抓落实

画好“分界线”,主体责任明出来。财政部门简政放权改革后,在资金和资源上将不大包大揽,强化各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明确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地位,符合《预算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在规范之下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门则主要履行监管责任,筑牢后台风险防控墙,确保放活与监管同步到位。

摁下“快捷键”,办事效率提上来。改革后,各项工作程序更加规范,资金拨付资料更加明确,简政放权力度更加空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提高到了200万元。单位可自行委托评审中介机构,进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的单项工程造价总额提高到了400万元。单位可自行处置国有资产账面原值提高到了50万元。建立并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到账告知制等制度,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

增强“透明度”,财政信息晒出来。财政和部门预决算、政府债券资金分配和调整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财政政策、财政数据、财会资讯、“三公”经费等信息准确及时公开发布。政府采购需求、采购文件、采购预算、采购结果、采购合同和履约验收等信息及时专项公开。同时,设立查询窗口,对外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切实打造宜都“阳光”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