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辉是湖北潜江人,也是市统计局驻松木坪镇观音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他考取了湖北省大学生村官,2017年通过人才引进招考到市统计局工作。刚来报到时,便接到了驻村扶贫的任务,而这一驻就是三年。
三年来,翟辉严格遵守“五天四夜”的工作纪律,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年幼的儿子只能交给父母照顾。600多个日日夜夜,他扎根在农村一线,深耕细作精准扶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2017年10月19日,是满怀青春热情的翟辉第一次来到地处宜都与松滋交界的观音桥村。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毫无头绪的扶贫工作,他心中十分忐忑。好在有两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这帮助他快速地进入了角色,融入了村“两委”集体中。
一张手绘地图,一口宜都方言,是他这个外乡干部的工作见证。初来乍到,作为外地人的他,语言很不习惯,村路也不熟悉,为了能独立入户,便专门手绘了观音桥村入户地图,省去了要村干部带路的麻烦;为了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他又主动学起了宜都方言,尽管刚开始大家总调侃他的方言不地道,但慢慢听着也就习惯了、亲切了。
每天拿着笔记本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制定有效的结对帮扶计划,是翟辉的工作常态。视群众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无论家长里短,事无巨细,则是翟辉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渐渐地,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高高瘦瘦的年轻小伙子。
工作日尽心尽力,即便是休息日,翟辉也时刻保持随时待命状态。无论多晚,只要是农户打来的电话,他总能第一时间接听。家人常常埋怨他少有的休息时间都“让道”给了扶贫,而他却总是笑着说,“群众第一时间找我,说明信任我,我的手机号就是观音桥村群众的‘24小时客服专线’”。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翟辉还与党员干部一起到户宣传,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其迈出发展产业的步子。
李方元是观音桥村“小有名气”的贫困户,多年前与妻子离异后回到观音桥村,住着父母遗留下的土坯房,靠着低保金勉强度日。在翟辉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积极发展养殖业,引进肉牛2头、母牛1头、蜜蜂30匹,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实现了从吃低保金的“老大难”到自给自足、发家致富的华丽转身。
而看着李方元家一箱箱布满蜜蜂的蜂箱和田间吃草的老黄牛,翟辉也从内心认识到,只有用真心真情去给贫困户找出路,提升“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在他的努力下,观音桥村组织外出考察小龙虾产业,发展稻虾养殖250亩;协助村成立宜都建农生态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集中连片发展粮油绿色种植,年产优质稻米25吨;对上争取扶贫资金80万创办观音桥村养老服务中心,可入住老人3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为观音桥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年的驻村工作,翟辉将最好的青春留在了观音桥村,留给了脱贫攻坚工作,而他的付出也换来了累累硕果:全村98户274人全部脱贫,完成危房改造15户,易地搬迁1户,发放小额信贷128.6万元,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补贴7.815万元,教育扶贫惠及154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398元。
“我就是观音桥村的一名党员干部!” 为了熟悉掌握各项政策,翟辉甚至主动把办公桌搬到村委会大厅,积极参与到村内大小事务,2018年7月,他又将党组织关系转入观音桥村,带头参加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村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今,翟辉依然奔波在扶贫路上,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披荆斩棘缪力前行!(通讯员 孙洪铭 李春晖)
责编:喻姣阳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