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为保护长江,恢复渔业资源,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3万渔民也陆续退捕上岸谋求新生。11月26日,记者来到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探访上岸的渔民,了解他们的“岸上生活”。
【解说】白水港村是宜都市最大的渔民村,村里有渔民300多人。渔民常年作业的江段,属于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解说】白水港村村民刘泽翠今年65岁,从11岁开始,他就跟随父亲一起在长江打渔,做了50多年的渔民。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开始后,刘泽翠成了宜都市最早一批上岸的渔民。如今,他和老伴平日里带带孙子,种菜养鸡,悠然自得。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村民 刘泽翠
(以前)不管吹风下雨,一年四季都守着这个小船。(现在)生活还是很可以的,虽然钱不多,但是感到蛮自由。
【解说】白水港村村民黄良吉和丈夫刘泽刚打了16年的渔,如今,夫妻俩在枝城镇街上经营着一家水果店,谈起此前打渔和如今的上岸生活,黄良吉坦言两者收入差不多,但经营商铺更安全。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村民 黄良吉
在船上的时候安全性比做生意要差一点,但都是过生活,作为我们普通人,要响应国家(长江禁捕)的号召。
【解说】据了解,为让渔民们顺利上岸,枝城镇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渔民退补政策,通过与人社部门、企业多方沟通,通过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定向招录,70%实现了就近到工厂和企业就业,并对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了100%落实到位。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村民 刘泽奎
退捕以后很轻松,子女们在岸上都找到了事,享受补助、政府补贴,生病了有合作医疗。
【解说】与此同时,为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水港村村庄环境也全面提档升级,不仅新修了广场、沿江步道,村内还设立起“渔民陈列室”、“渔民驿站”等独具特色的渔民文化的场所,让乡愁有了寄托,“渔民精神”也得以传承。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党总支部书记 李春梅
我们主要是为了留住渔民的念想,记住乡愁,陈列室和渔民驿站建成之后,通过布展渔村文化,见证十年禁捕功绩,同时给渔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解说】近年来,宜都按照“不落一船、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零差错”的标准,引导渔民上岸转产,做到应保尽保,同时通过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免费就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就业率,确保上岸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水产服务中心 主任 王德胜
整个宜都有349艘渔船、679位退捕渔民,目前所有渔民已经全部上岸,(补偿)资金跟渔民兑现完毕,退捕渔民里除了一部分达到退休年龄顺利退休、领取社会保险之外,能就业的都就业了,就业率基本达到100%。
【解说】刘泽翠说,尽管现在不做渔民了,但是对打渔依旧十分怀念。对于为保护长江生态而实施的禁捕,他表示非常支持,也希望长江生态环境能越来越好。
【同期】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村民 刘泽翠
有时候做梦还梦到在长江里布网,还在作业,捕了一条大鱼,有时候还笑出声。一定要把长江保护好,把渔业(和)生态保护好。
中新网 董晓斌 吴瀚 朱灿义 湖北宜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