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三峡日报》头版刊发文章《乡镇人大工作“赋能”提质——宜都市人大常委会构建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制度体系》。
乡镇人大工作“赋能”提质
——宜都市人大常委会
构建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制度体系
12月8日,宜都市红花套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对红花中学安全通道项目、红花套村光明二路扩宽工程等10件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以实地察看、走访调研等形式跟踪问效。
票决、跟踪、打分……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全程参与项目的“征集、初定、审议、办理和后评价”全流程监督,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这是该镇人大在宜都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率先开展的探索创新。
乡镇人大是最了解并最能反映民意的基层国家权力机关。近年来,面对乡镇人大依然面临“代表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能力难提升、作用难发挥、实效难体现”5大难题,宜都市人大常委会用系统的观念谋划指导乡镇人大完善工作制度体系,使市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的指导有遵循、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有依据,代表小组活动有成效,代表履职能力有提高。
如何实化细化县级人大常委会与乡镇人大的指导关系?宜都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创新指导机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把指导工作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构建指导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体系着眼履职能力、履职规范、履职质效3个维度,按照“整体联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坚持依法这条“硬杠杠”,控制质量这个“关键点”,突出实效这个“硬指标”,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聚民心、扎实根。
指导机制健全有力,指导工作也是实打实、心贴心。宜都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构建了列席常委会议、对口联系指导、履职能力培训、信息共建共享、履职考核评价和人大干部流转等6大机制,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规范化、精准化、制度化。宜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对口联系指导乡镇,专工委既承接好对口指导联系的乡镇人大工作,还做到面上工作指导的全覆盖。健全并认真落实”双联”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分工联系乡镇人大代表全覆盖。
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宜都市乡镇人大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工作创新不断、亮点频出。红花套镇在宜都市率先推出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陆城街道首次审查批准街道财政预决算,松木坪镇自2017年以来,组织辖区11个代表活动小组的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交答卷,选民阅卷促履职”述职评议活动,区内65名三级人大代表,共有51名代表向选民进行了述职报告,评议满意度都在95%—100%,其中满意度达100%的42人。今年宜都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该市直接联动延伸到乡镇,实现了监管无盲区。该市5名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被提拔重用,3名人大干部被选定挂职和交流。《宜都市乡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将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纳入了该市党建考核,从根本上解决了乡镇人大“虚位”和工作“弱化”的问题。
全面“赋能”后的宜都市乡镇人大工作活力增强了,水平提升了,成效更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