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百姓关心的11件大事有新变化

1月24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王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

老百姓关心的住房、消费、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都迎来了利好。

 惠企便民:


推进“减免缓退抵”政策落地,实行“免申即享”。

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拓展“鄂汇办”APP便民事项。

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张表、一日办、零费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0、60、40”目标,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先发证后现场检查。

进一步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给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向发展聚力。

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深化“6+1”劳务协作。

扎实推进高职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推动“蓝领”评职称、涨待遇,让技能人才有干头、有奔头。

消费:


推动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首店经济、免税经济发展。

开展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直播电商、数字消费等发展,培育壮大本电商企业和网货品牌,打造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精准实施“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

推进县乡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消费服务中心全覆盖。

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在湖北”活动。

住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实现80万以上人口在城镇落户。

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01个,新建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

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职工等群体住房问题。

健康:


加强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推进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

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疫苗生产质量管理。

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扩大婚检、孕检、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等基本项目免费检查服务。

发展多种形式就近便捷托育服务,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2.2万个。

加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加强监测预警、核酸检测、隔离管控、消毒消杀、流调溯源等工作,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出行,做好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社保:


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

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

开展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三年行动。

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

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养老:


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30个公办养老中心、养护院,建设一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为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着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教育:


加强县城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

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确保新高考平稳落地。

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和赋能提质专项行动,为青年打开更多成长成才的大门。

分类推进高等学校“双一流”工程。着眼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设置。

三农:


把农业产业化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三乡”工程。

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今年帮扶投入只增不减,确保脱贫群众获得感只增不减。

继续扶持脱贫地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确保脱贫群众长期稳定受益。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文化:


推动基层文化场馆提档升级。

建设群众身边的“15分钟文化体育圆”。

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

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第四届湖北艺术节。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环保: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推进土壤及地下水防治与修复。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