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
开局“十四五”,宜都市围绕经济发展、民生福祉、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硬指标”击鼓催征,争当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近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专访了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
记者: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分别提出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宜都如何结合实际全面深化贯彻落实?
谭建国: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宜昌市委“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等战略加快推进,有利于宜都抢抓机遇,集聚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宜都将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加快建设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关键节点、全省先进制造业关键节点、中部多式联运枢纽关键节点、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关键节点。
记者:作为宜昌市委“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增长核,宜都如何在新时期展现新作为?
谭建国:宜都将全面落实宜昌市委“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先发优势,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推进经济总量升级、动力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突出“双核”战略中的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成为重要增长极和创新高地。
坚持多规融合、空间协调,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一带支撑、一区协同、一体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主城区龙头作用。推动红花套、高坝洲、姚家店、陆城、枝城同城化发展,形成园区提档升级、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交通便捷畅通、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集聚带。推动五眼泉、聂家河、潘家湾、王家畈、松木坪山区乡镇连线成片、块状组团、协同发展,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界限,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大力提升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
记者:作为传统工业大县,宜都如何以工业经济为抓手,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实现“百强宜都”再进位?
谭建国:宜都将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建设技改项目120个,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加快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全力打造高品质化工园区,巩固深化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推动投资10亿元的华阳化工、投资14亿元的新洋丰、投资42亿元的华昊新材料、投资24亿元的星兴蓝天煤气化节能技改项目等投产达效。确保今年宜都化工园显成效、出效益。
记者: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晴雨表”,宜都如何更深更实抓服务,让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谭建国:宜都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抓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口,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牢牢巩固全省县域营商环境考评第一方阵地位,努力向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靠拢。
记者:“三农”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宜都如何以乡村振兴促进“三农”转型升级?
谭建国:宜都将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柑橘、茶叶质效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宜都蜜柑、宜都宜红茶等公用品牌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土老憨、丰岛等龙头企业,加快清江鲟鱼谷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力求今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6∶1,确保宜都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