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宜昌工业亮点回眸
广汽传祺宜昌工厂生产线,技术人员进行车身装配、焊接
在“双千”服务专班帮扶下,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助农春茶”产销两旺
湖北力达公司以“工业垃圾”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的石膏砌块
奥马电子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安装5G基材生产线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磷酸铵包装车间内,机器人生产线高效运转
凌云(宜昌)航空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为疫情后接收的首批飞机实施定检
宜昌奥力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精加工车间内,机器人零部件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湖北三宁公司乙二醇项目最大设备——脱醇塔顺利吊装就位
长江电力三峡电能投资建设的光储充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在三峡坝区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
宜昌船机结构件车间里,堆放整齐的产品等待装运
吉美智能化安全无菌生产车间
湖北华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除边工序中,工人们正在使用自动化吹料除边装置进行生产
“宜昌造“油轮销往阿尔及利亚
宜昌黑旋风锯业股份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磨床正在作业
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化工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要素资源投入主导向科技创新主导的转变、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
回首“十三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的殷殷嘱托,宜昌工业经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一张骄人的“成绩单”。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2020年,是宜昌工业凝结着汗水、闪耀着智慧的一年,也是工业经济砥砺奋进的一年,更是用实干成就未来,承载伟大梦想的一年!
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小
印发通知和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各环节防疫工作,落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督促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立即整改,指导企业在全面复工复产后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精准防控,确保全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总体可控。市经信局被评为全市抗疫先进集体,2名干部分别被评为工信部和湖北省抗疫先进个人。
复工复产分类有序推进
引导安排84家企业春节期间不停产。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服务全省防疫物资需求,保障武汉近三分之二的N95口罩和全省一半的医用氧气需求量。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优化保障“停不得”企业、点对点支农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分批有序复工复产,组织化肥企业开足马力半年生产磷肥430万吨,有力支持全国春耕生产,圆满完成工信部重点调度任务。全市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使工业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从4月份开始逐月产值增速转正,6月份开始恢复两位数增长。
“双千”服务扩容提质
我市将1427家工业企业、1637家服务业企业、445家农业企业纳入“双千”服务平台,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打造“双千”服务升级版,服务乐星红旗复工复产成为“双千”服务典型样板。2020年,全市共收集企业诉求2582件,已办结2562件,办结率达99.3%。
创新方式为企护航
积极对接市金融服务应急中心,促成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新增授信449家、372.38亿元,放款432家、186.27亿元。
组建“企业方舱”,市县两级10个“企业方舱”将207家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工业企业纳入重点帮扶范围,通过建立开放式财政金融服务平台和帮扶工作机制,为入舱企业“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康复出舱,已康复出舱企业115家,累计为132家工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3.55亿元。先后开展包装、建材、食品等产业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找订单、拓销路、降成本,推动本地上下游企业抱团渡困。
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争取227家企业被工信部纳入全国性、地方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组织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199家企业申报交易电量99.57亿千瓦时,可节约电费支出1亿元以上。落实各项涉电优惠政策,优惠电费2.59亿元。提升获得电力便利化水平,为8.89万低压用户免费接电,节省办电成本8204.06万元,“刷脸办电”“不动产+用电过户”一体化服务典型经验被全省推广。
引导鼓励城区小微型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减免小微企业租金728.39万元。争取国家工业技术改造资金9320万元、占全省总量的19%,争取2020年中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2143万元、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6000万元,落实城区工业生产调度资金2.4亿元、2019年度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2.12亿元,并分别延期至2020年底和2021年8月底。
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三年来,落实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2.91亿元支持企业技改,力度为历史之最;分8批次谋划工业技改项目2463个,总投资3545亿元,谋划项目开工率达到83.6%,竣工率达66%。
三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46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累计技改面由三年前的7.1%扩大到83.5%;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1.8%提高到61.8%。全市工业技改工作得到省政府高度肯定,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成效显著的5个市州之首,予以通报奖励。
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小进规”工作成效明显,进规企业梯次培育库壮大到325家,进规辅导团的专业辅导显著提升了进规申报成功率,兑现市级进规奖励资金1390万元,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6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扩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全市总数达到7家。2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度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企业3件作品获第五届“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申报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省级4家,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家、省级2家,全市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4家。
科技创新不断深化
深化科技人才合作,主动对接“科技副总”,帮助相关企业攻克技术创新难题;已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件。华强科技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安琪酵母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稻花香酒业和长机科技成为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兴发集团牵头的“湖北省半导体专用电子化学品制造业创新中心”被列入2020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实现宜昌市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上零的突破。
提高规上企业科研活动覆盖面,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908个,占规上企业比重达71%。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成功举办湖北省化工新材料产学研宜昌专场活动,8个高等院校与12个重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3家企业12个型号装备申报2020年保险补贴1001.7万元,投保装备价值3.34亿元。
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
三年行动基本完成
列入“关改搬转”任务的134家化工企业已累计完成119家(关停38家、就地改造55家、搬迁19家、转产7家),并全部完成现场验收核查销号,正在搬迁15家(推进搬迁项目5家、启动搬迁10家)。化工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要素资源投入主导向科技创新主导的转变,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晋级2020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已入选国家第五批绿色工业园区,三宁化工、当阳豪山建材入选国家第五批绿色工厂。
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
建立磷石膏综合利用、磷矿绿色矿山建设与磷矿资源奖励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综合利用装置能力提高到808万吨/年,综合利用率达到41.1%,宜昌磷石膏综合利用经验和模式得到工信部领导高度肯定,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牵头主办的“2020(第三届)利废新材料科技大会暨长江经济带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宜昌成功举办。节能减排有序推进,水泥企业全年错峰停窑682天,完成计划目标(420天)的162.4%。
两化融合深度推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取得新进展,3家企业通过国家认定。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工业企业上云新增652家、总量达3006家,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企业级平台5个,三宁化工智能制造项目成为全市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案例,微特技术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起重设备关键部件安全预警与状态评估系统被评为全省大数据十大优秀应用案例。
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对250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成为“国家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新增5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推荐1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候选企业,奥美医疗医用敷料智能工厂项目被评为全省人工智能十大应用案例,华强化工的智慧园区智能工厂5G网络建设项目被评为全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标杆案例。
项目建设实现新提升
央企合作有新进展,市政府与中船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船舶(宜昌)海洋科技装备产业园、商业航天动力总装基地等重点项目在宜昌落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合成氨及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星兴蓝天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安琪细胞源(酵母)营养健康食品数字化车间项目建成投产,广汽传祺GS4在宜投产下线。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谋划新基建项目45个、总投资141.72亿元,完成5G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22亿元,建成5G基站2687个。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电信普遍服务试点2019年项目全部建成,2020年项目全面启动,4个县27个行政村边远山区通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全部竣工,全市累计建成通信铁塔7697座、移动通信基站2.53万个、光纤端口378万个(新增236万个)、互联网出口带宽达5660G(新增1560G)。
仿制药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果
4家企业11个产品获得各类新药注册批件,其中宜昌人福取得1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新药证书和批件,填补了湖北省无1类新药上市的空白,也是全球近30年来上市的第一个精神类镇静药。华强科技等5家企业新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9个,占全省已通过品种的二分之一,居全省第一。
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谋划16条市级产业链和30条县市区产业链,全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稳步推进,“百千万”目标、“三六三”产业发展格局和实施十大工程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百千万”目标即:到“十四五”末,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宜昌在全省工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地位,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10家,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个产业和1-2个园区突破千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向万亿行列不断迈进;“三六三”产业发展格局即: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绿色建材、能源、特色轻纺加工六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氢能、数字经济、航空航天三大战略产业;十大工程即:实施绿色安全升级工程、产业创新引领工程、产业链条提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内外循环畅通工程。
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强化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强化基层基础,强化正风肃纪,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精准帮扶长阳龙舟坪镇晒鼓坪村脱贫销号验收,全市工业电力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建设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老干部、机要保密、工会、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宜都 绿色崛起新跨越
2020年,宜都市为44家企业(项目)兑现第一批工业技改专项资金1300余万元;为60家企业(项目)兑现第二批工业技改专项资金近700万元;为30多家企业兑现展会补助、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奖励等宜都市创新驱动发展资金226万元;组织相关市直部门申报兑现《宜都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措施》,为17家企业补贴资金175万元。
同时,宜都市政府设立500万元磷石膏综合利用奖励基金,制定《宜都市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实行月调度、月通报,推动磷石膏产销对接和外销力度,2020年全市副产磷石膏414.81万吨,综合利用188.75万吨,综合利用率45.50%,创历史新高,宜都化工园入选全国绿色工业园区。
宜都市打造集政策发布、惠企服务、问题受理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于9月试运行。注册企业用户1855个,入驻政府部门33家,绑定平台人数655人。发布惠企政策69项、政策解读5项,精准推送政策数量19条。平台登陆量5000余次,政策点击量9800余次。线上申报政策1项,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700万元。市长工作室共收到企业反映问题6件,已全部办结。
枝江 县域经济新作为
2020年,枝江市推行网上办证和不见面办证,疫情期间为43000余名企业员工办理健康证和通行证,协调购买口罩60万只、消毒液33吨。同年3月下旬,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应复尽复,复工率在宜昌率先达到90%以上。
2020年,枝江市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获评湖北省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区第五位,为有史以来最高位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技改投资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回升。
三宁化工不断开拓发展,产值突破150亿,占据全市工业产值的1/4;奥美医疗抢抓机遇延长疾控防护产业链,产值增长八成,利润突破8亿元,创历史新高;枝江酒业成功牵手综艺集团,十条“新政”推动枝江酒业振兴发展;恒友化工等12家企业成为“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市场主体优强倍增。
当阳 培育企业“小进规”显成效
2020年,当阳市按照一家企业、一名县级领导或市直单位负责人、一名联络员,组建“双千”服务专班帮扶企业,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当阳通过健全走访搜集、梳理分类、转送办理的工作机制,全年办理企业困难问题和各类诉求357项,跟踪处理率和办结率100%,为242家企业落实“一表清”流动性贷款贴息、中小微企业电费补贴、防疫物质生产设备补贴等共计3194万元。
为助力企业发展,当阳将19家特困企业纳入市、县“企业方舱”综合招商、重组、注资、转产等方式加快解困,目前全市40家困难企业已有36家企业已全面解困。
2020年,当阳市新阳特纤获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华强化工、豪山建材获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华强化工、史丹利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远安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2020年,远安县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0.2%,在全市排名第四。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全年工业用电量7.59亿千瓦,同比增长13.61%,增速全市第一。
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中,远安县由之前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三类),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20年,远安县通过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全年优惠电费约808.11万元。为企业减免社保费3200万元,减税降费达1.8亿元以上。
远安县通过组织银企对接,9家银行向27家企业授信20.83亿元,累计为331家企业发放贷款82.37亿元,为企业办理周转金4.43亿元,推动企业壮大发展。
2020年,东圣磷复肥产量达到投产以来最高值。花林水泥、安广陶瓷、吉星化工等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提档升级。茅坪风电工程首台风机已并网发电。远安航天动力材料产业园获市政府批复,航天动力总装基地建设项目成功签约并在白洋启动建设。
兴山 利企惠民活力足
抢订单、抓生产,兴山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原则,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前期准备,全力以赴支持和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3月底,全县21家规上企业均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位于全市前列。
兴山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对承担的“获得电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建立机制,统筹推进、专人跟进等方式,达到宣传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累计入户走访企业75家,开通增容绿色报装通道,帮助部分用电大户减负100余万元。
数据显示,2020年,兴山县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16个,覆盖工业企业12家,完成技改投资4.69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
截至目前,兴山县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1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29亿元,全县规上企业技改覆盖面达到80%以上,基本涵盖县内硅基碳基新材料产业、精细磷化工产业及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
秭归 动能转换盘活存量
2020年,秭归县出清僵尸企业13家,盘活工业用地和僵尸企业典型做法获得《湖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此外,该县积极举办直播活动,向社会及各级工会组织推介AB内衣、百丽皮鞋等工业优选产品,帮助消费700多万元。对匡通电子、帝元罐头两家困难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实现产销两旺。
2020年,秭归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进规”发展的意见》(秭政办发〔2020〕28号),将“进规”企业每家奖励提高到30万元。
通过推进产业链招商,2020年,秭归有两家工业企业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进规,进规企业中仅有1家资源型企业,较2019年少3家,入库质量大大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税收累计14929.7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37%,处于较好水平。规上食品生产企业外贸出口逆势上扬,截至2020年11月,秭归县累计出口15632.88万元,同比增长33.93%。
长阳 逆势增长韧性强
202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3月底,全县49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4月达到同期产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山区县排名第一,全市排名第二。
同时,长阳筑牢主体培育的“压舱石”。完善20家进规后备企业培育库,全年组织8家企业申报,已通过5家。在龙头培育方面,和远气体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省扶贫第一股”。丰润生物、一致魔芋荣获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称号。
优化服务当好“店小二”,长阳持续深入开展“双千”“三百”服务活动,为全县“四上”企业配置“1+3”服务专班,累计开展服务3000多人次,协调解决问题700余件。全面落实抗疫及疫后重振补助资金3310万元。组织金融机构对接服务企业109家,新增贷款3.6亿元,降本减息423万元。
五峰 稳步实现正增长
2020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县38家规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0.74%,是全市三个实现正增长的县市之一。
五峰出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激励工贸企业进规进限的通知》专项政策,将进规奖励资金提高到10万元,引导鼓励企业申报进规。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净增5家。
2020年,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五峰有史以来第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宜昌市仅有7家。湖北重泰磨具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占主导地位,产品占全国“研磨工具”系列产品市场的50%以上,以此为主攻点,该县成功推荐重泰磨具成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夷陵 企业进规迈上新台阶
2020年,夷陵区谋划建设鸦鹊岭工业园。按市级规划及区级建设要求,积极对接承载宜昌城区新的工业发展。园区初步总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首开区3000亩土地的征迁、场平和开发,工业发展实现空间突破。
2020年,夷陵区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均瑶大健康成功主板上市,成为夷陵区第1家、全市第12家上市企业,夷陵终圆“上市梦”。均瑶大健康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开工在即。顺势建立上市企业梯队培育库,恒安芙林、宏裕包材上市进程加快,恒安芙林已顺利报辅。
夷陵区年度进规企业数量连续3年逐年增加,2020年首次迈上年进20家的新台阶。
西陵 产业丰富经济活
2020年,西陵区天美国际、达门船舶、力帝机床分别完成产值7.7亿元、6.1亿元、4.2亿元。其中达门船舶实现逆势上扬,同比增长21%。
同时,该区用好市级生产调度资金的相关政策,对2019年获得生产调度资金共计2900万元的8家工业企业落实延期使用6个月政策,缓解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力帝机床被纳入工信部2020年首批19家环保装备制造业(固废处理装备规范)重点企业名单。
2020年,该区重点实施葛洲坝区域水电气维修改造项目、天奇力帝环保产业园一期项目、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道路施工生产设备新建项目、天美国际智能彩妆生产线项目和宜化数字化企业与智能工厂系统升级项目,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亿元。
2020年,宜昌吉玛精机投资5080万元的宜昌船舶柴油机配套项目、万方国际服务5012万元天美国际公司外包生产线项目、宜昌鑫砖生物科技公司投资5800万元生物舔砖项目、特锐德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均落地西陵,并已正式投入生产。
伍家岗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0年,伍家区4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7亿元,本年度已完成投资13.7亿元。其中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本年度已完成投资10.6亿元,技改占工业投资77.4%。
全年中南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15个项目获得2020年第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贷款补贴资金560万元,首台套保费补贴项目1个53.5万元,共计613.50万元。组织红旗电缆等21个企业25个项目申报并获得2020年第二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550万元。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等4家工业企业获得2020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补贴资金540万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蒸汽补贴100.7万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奖补资金10万元。
截至2020年底,伍家岗区6家企业获评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称号,10家企业纳入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2家企业获得首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14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名单,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认定。
点军 心系企业重服务
2020年,点军区将三峡制药、福沃特科技等10家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为三峡制药争取疫情期间职工酒店住宿补贴6.5万元,为福沃特争取就业补贴2万元。
通过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龙腾红旗、东土科技、双龙塑业、慧龙科技获得贷款10200万元。同时,点军区为福沃特、慧龙科技分别争取科技创新贷贴息1.35万元、1.23万元。
2020年,该区为企业争取稳就业职工养老补贴146万元,争取2020年度市级科技专项资金91万元,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资金30万元,国家“科技助力2020”专项资金20万元。
乐星红旗公司在疫后重振中突遭特大暴雨袭击,生产经营陷入极度困境。经过市区多部门协同努力,7月29日,受“6.27”强降雨影响停产的乐星红旗公司恢复运营,比原计划复工时间提前一个月,韩国驻武汉总领事特向省政府、市政府和点军区政府表示感谢。
猇亭 转型升级新突破
2020年,猇亭区工业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从4月份开始,逐月递增,扣除一季度的不利因素计算,后三个季度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19年同比增长13.4%。
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猇亭出台《猇亭区服务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分批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在2月15日前均正常生产,3月20日全区规上企业复工率达100%。
2020年,该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效推进。在宜昌市工业技改三年行动的指引下,猇亭区出台美丽猇亭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美丽产业,全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达到规模工业技改面90%以上。自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猇亭区工业技改投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63%(高出目标值1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41.69%(高出目标值12.6个百分点)。
高新区 技改投资快增长
2020年,高新区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各项防疫物资保供。组织复工辖区内重点保障企业11家恢复生产,累计生产医用面罩95000个、医用眼罩16000副、橡胶手套159.8万双、医用防护服3万件和KN95口罩33.3万只,其余各类型医用药品若干吨。
2020年,全区工业投资实现24.4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项目46个,完成投资13.73亿元,同比增长8.10%;工业技改项目数占工业项目总数的78%,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6.3%。全年共谋划4轮工业技改项目28个、总投资50亿元。落实市区两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2265.7万元,支持了28个项目(企业)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狠抓“关改搬转治绿”,高新区5家化工企业已完成关停3家、转产1家、搬迁1家,已于12月25日全部按时完成市区两级验收工作。全区已建成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80万吨/年,实际利用量可达15万吨。根据全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安排,在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按期完成了船舶污染物治理等工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肖行 田豆豆 通讯员 周巍华 赵巍
本版图片部分由宜昌市经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