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宜都防火秘籍送上!

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农田依山势而上,连接云天,七山一水两分田,森林面积超过90000公顷,森林覆盖率60.27%,这里就是刘备取意“宜于建都”的宜都。

▲山清水秀的宜都。(网络图片)

森林面积如此之大,37年来,宜都市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宜都有什么秘诀?

因地制宜护山林,“开门见山式”包保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地处鄂西山区门户,与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交界,林地面积1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3%,地广人稀,是宜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也是宜都市“开门见山式”森林防火包保制度的起源之地。

▲宜都市潘家湾乡。(网络图片)

潘家湾土家族乡副乡长罗绍云介绍,每年的森林防火重点期,他们都会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以乡长为指挥长,分管副乡长为副指挥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防火指挥组织体系。落实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重点人群的山头“包保”责任制。

罗绍云说:“包保员家里就配有灭火器材和工具,我们在偏远地区设立了应急器材仓库、器材存放中心户,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就近取材,在全乡上下营造出‘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氛围。”

在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村委会办公室里,记者见到头发半白、皮肤黝黑的“护林专家”彭远平。他是梁山村的治调主任,分管村里林业全面工作,也是提出使用“开门见山”这个概念来进行包保的第一人。

▲包保村民家里放置灭火器材(摄影 / 杨璟)

“直接将山头划分到人,确实可以落实责任,但这仅仅解决了责任落实问题,而森林防火工作首重在防。一座山头好几面,包保人只能观察到部分区域的话,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火情呢?所以我认为要用打开门就看到所负责区域的方式进行划分,才能切实把护林员的责任压实到肩,真正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彭远平如是说。

梁山村根据地形将全村分为26个地带,通过合适的居住地选择26人进行包保。这26名包保员,有村干部,村民代表,也有主动志愿进行包保的普通村民。

▲村民志愿加入防火巡逻。(受访者供图)

黄青就是梁山村一名普通村民,主动承担村里暗黑坡至陈家棚一带的区域。

黄青说:“由于地处偏僻,村里的常住居民多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所以50岁左右的男性成了当地森林防火的主力军。我们这里也是风景区的一部分,保护好山林,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开门见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重”监管严防,宣教与劝导并进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宜都市的城区——陆城也有不少面积的山林,陆城街道是宜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常住人口近10万。陆城街道办事处有两个有林村,由于人口较为密集,所以每年的防火工作任务都很重。

十里铺村就是其中之一,全村版图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950亩。因地处陆城城郊,早些年因项目征地在辖区内建立了两处较大的公墓,加上市民喜欢选择山水好的地方建墓,所以辖区内坟墓众多(公墓超500座,散墓超1100座),每逢上坟祭祖时节,容易引发山火,而且不容易查到纵火人。

▲防火巡逻队。(受访者供图)

为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安全,十里铺村使用防火“三板斧”,严管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对容易引发火情的智障人群登记造册,签订监护责任书,严防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进入林区玩火而引发森林火灾。在元旦、春节、清明节以及连续高温无雨高火险天气,于重点时段的重点地区安排专人,在通往林区、森林类自然保护地入口处,设立临时防火检查站,禁止火种入山进林。

十里铺村党委委员姚亚鹏说:“除‘三重’监管外,我们每年会重点组织队伍前往城乡结合部、村级公墓、高速公路边坡等重点地带清理可燃物,形成一条隔火带,以防万一。”



▲十里铺村消防器材库。(摄影 / 杨璟)

据了解,今年春节,十里铺村设岗工作不仅有宣教工作,还加大力度开始进行劝导。

2月1日,宜都市公安局再次向市民发了告知书,宜都市陆城城区及周边区域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落实禁鞭政策,让宜都年味儿更清新,十里铺村成立一个30人的防火应急分队,到辖区林区及集中公墓重点防火区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应急防火队。(摄影 / 杨璟)

春节期间,十里铺村防火专班人员,每天下午一点半集合,党委书记张忠全带专班在重要路口值班值守,严格检查进出人员祭祖携带物品,禁止易燃易爆物品进山。

“请等一下,你这烟花是在哪里买的,咱们陆城都禁鞭了。”

“我是在其他地方买的,也不知道禁鞭了啊。”

“不好意思,上山祭祖这烟花可不能带上去,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理解一下,烟花交给村委会,咱们陆城居民也都支持,都是为了家乡环境。”

在当天的检查过程中,张忠全发现村民梁某带有烟花爆竹,讲解禁鞭政策后,将物品“没收”。

▲“没收”烟花爆竹。(受访者供图)

张忠全说,村委会虽然没有执法权,但是可以通过宣教和劝导让村民主动放弃将烟花爆竹带上山,将其“没收”是考虑到村民很可能会偷偷地燃放。这些“没收”的烟花爆竹将同割除的杂草等可燃物一起,组织防护专班开展森林防火演练时使用,既符合了烟花爆竹使用政策,又能锻炼防火专班的技能。

应急人极速调动,联村联企共防护

宜都市连续37年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并连续15年在宜昌市森林防火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前茅。取得如此成绩,除在组织保障和监管措施上颇有成效外,也离不开宜都市应急管理局成立的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顺利实现了改革职能承接。

2019年9月12日,宜都市红花套镇辖区内某处山林发生一起山火。21时56分,途径沪渝高速的一名司机发现火情后,拨打了119报警。

宜昌市消防救援接警台接到报警后,迅速调度点军区、宜都市消防大队前往救援,宜都市消防大队值班人员迅速出动水罐车并向宜都市森防指办公室报告。

当消防救援赶赴现场时却遇见了难题,因该处为偏僻山林地带,地势陡峭,又是夜晚,视线不良无法观察山路,消防车找不到可行驶上山的路线。

此时宜都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凤彪得知火情消息,赶往现场,并迅速向红花套镇核实火情地点及救援线路,引导消防救援人员赶往现场。

“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准确着火点,才能知道从哪条路上山,我沿着沪渝高速所经过的村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终于找到火情发生在红花套镇渔洋溪村,同时掌握了上山线路和相关路况。”

由于陈凤彪曾在乡镇承担过相关工作,在宜都市委组织部开发的联村通软件中有相关资质,可直接查询到所有村组负责人联系方式,这才为消防救援人员及时提供了准确信息。

陈凤彪在询问路况时得知,火点的最后一段道路水罐车是无法抵达的狭窄山路,只有小型消防车可以通过。他立即就近协调附近的志愿消防队参与救援。因为考虑到人员安全的问题,他又建议协调了红花套镇派出所出动警力帮忙。

当晚10时55分,救援力量相继赶到,救援人员用灭火器和打火拖把进行灭火,当晚11时20分,明火被完全扑灭。

▲防火监控系统。(摄影 / 杨璟)

经调查,起火原因为红花套镇渔洋溪村3组村民望某在从事农事时,将未熄灭的烟头无意间丢到草丛中导致山林起火。望某受到惊吓,自始至终没有报警求助,而是自行扑救,但因缺乏专业知识和必要设备,最终导致火情蔓延。

该次火情响应及时,过火面积800平方米,可燃物为枯枝杂草和灌木,无人员伤亡。

该事件后,宜都市应急管理局开始着手编制《宜都市应急手册》。

2021年1月,《应急手册》编制完成,仅在森林防火板块,就包含了森林火灾的预警信号、扑救方法、安全知识、各地救援队伍联系表等一系列信息。后续正式印发时,将会把乡、镇、村组都包括在内,让市民尽可能都有机会接触到《应急手册》,在危急关头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