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挨长江的亮家垴村曾经是一个小渔村,村民过着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近年来,沐着乡村振兴的春风,亮家垴人转变生活方式,弃船上岸,拓思路、兴产业、谋发展。日前,笔者走进该村看到,如今的亮家垴变了样: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家家户户住上新房,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黄土地长出“致富果”
沿着宽阔的九号路前行,路边十几个塑料大棚分外引入注目。
车刚停稳,女主人王菊迎上前来:“刚摘的草莓,尝尝鲜。”
谈及种草莓的初衷,王菊娓娓道来:“我们这里离城区近,现在连接城区的九号路通车了,城里人来采摘非常方便,就尝试草莓种植,没想到一种就尝到了甜头。”
走进长达数十米的塑料大棚,一株株翠绿色的草莓苗排列整齐,几颗鲜红的草莓零星散落。“这一季刚刚采摘完,一年有三季采摘期,过十来天又可采摘了。”王菊透露,她家的草莓种植施农家肥、不打农药,品质有保证,收成好,效益也好。
江风吹过,不时有车辆停下,询问是否有草莓卖。王菊还计划,今年与女儿一起流转柑橘园进行柑橘品改,发展爱媛28新品种,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
随行的村干部介绍,村里借助九号路修建、宜都长江大桥通车机遇,引导村民走特色种植之路,目前已有十来户村民取得成效,得到收益。
亮家垴村柑橘产业
“龙须沟”变身大公园
邻苏小镇,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徽派风格的建筑沿河分布,高大的门楼巍峨气派。
邻苏小镇是村里为配合龙湖改造而建,部分房屋拆迁户搬迁入镇,住上白墙黛瓦的三层楼房,过上幸福生活。
龙湖也叫廖家湖,最早是为解决长江水患而修的引水道。后来村民陆续在这里挖塘养鱼,时间一长,塘里长满水草,淤泥堆积湖底,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成为远近闻名的“龙须沟”。
龙须沟万亩烂泥湖水系全部打通
龙湖改造属于宜都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之一。经过施工队伍精心整治,原来各自为阵的堰塘得到疏通,淤泥污水得到治理,岸边植上杨柳等景观植物,杨枊依依、鱼翔湖底的湖光景色得以呈现。
每到夜幕降临,邻苏小镇前面的广场上,悠扬的乐曲声响起,附近的村民自行聚集在一起,欢快地跳起广场舞,给这个寂静的村庄带来生机与活力。
环境变美了,前来游玩的人就多了,郊游的、垂钓的、踏青的……六组村民向友斌抓住机遇,率先开起了农家菜馆。“我们村地理位置好,紧邻建设中的龙湖生态公园,生意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向友斌充满期待。
亮家垴村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好民风孕育好乡风
村庄变美、村民变富,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以前农村人情风成灾,有的村民一年在人情上花费要数万元,成为村民的一种新负担。”村委会主任杨成刚介绍,村里通过开展村规民约约束、红白理事会成员宣传等方式,对人情风进行了根本治理,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新风尚。
志愿服务是亮家垴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2019年,亮家垴村组织了6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定期开展理论宣讲、文体活动、技术培训、法律宣传等服务活动,让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村里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在农村网格里建立“支部微家”,建立家庭诚信档案,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好乡风引来好乡贤。陈永毅父子主动出资10万元,对二组630米泥巴路进行了硬化;乡贤朱辉主动捐赠村里的爱心超市所有商品,乡贤朱红星主动为卫生室配备了空调、办公电脑……城郊明珠亮家垴,正在实现新的蝶变。(通讯员 方勇华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