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弭水桥:“红色”蝶变

春日里,弭水桥村群山披绿,溪水潺潺,宽敞明亮的景区公路穿村而过,沿道路分布的特色民居炊烟袅袅。更远处,九凤谷景区人流如织,一幅和谐的人居画面展现开来。

从路不通、电不稳、水不净的贫困村蝶变乡村振兴示范村,弭水桥村有何发展秘诀?“是新一任村‘两委’班子让弭水桥实现脱胎换骨!”村民众口一词。

新支部带来新变化

提及弭水桥,就不能不提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

2013年,刘大卫放弃年收入百万元的生意,回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开启弭水桥村的蝶变之旅。

一上任,他定下五条规矩:坚持每户必访、群众有事半小时到现场、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第一时间抓落实、公家的钱不乱花。随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大走访,充分取得群众信任及支持,一系列事关村域发展的实事随即展开。

51公里硬化公路通组到户,658户解决吃水难题,新增5台变压器,新修桥梁21座……

为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在村“两委”班子看来是小事,要真正实现村强民富,必须有“大手笔”。

弭水桥村后面有座大山,山里有个响水岩,一年四季流水不绝,风景绝美。

建景区!村“两委”班子达成这样的共识。整整7个月,刘大卫带领村干部在山上来来回回跑了近两百回,为景区修建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引来客商裴道兵投资5000万元开发景区。

如今的九凤谷,年接待游客20多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700多名村民从产业发展中获益。

新机遇催生新产业

九凤谷景区也为当地带来新机遇,一大批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地村民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采摘园老板周彪是潘家湾人,看中九凤谷景区带来的机遇,在弭水桥流转土地一百多亩,发展草莓、葡萄、火龙果种植。周彪介绍,采摘园拉动了当地村民增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及在种植园打工,每年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沿着景区道路驱车而行,沿途的农家饭庄一家连着一家。谢嫂、九凤谷、紫薇山庄……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广告标牌沿路而立。

“3月8日那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累得直不起腰。”谢嫂柴火饭庄老板娘谢家香说起这个“幸福的烦恼”,嘴里笑呵呵。

景区建成后,颇具生意头脑的谢家香和家人一起开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有十几万收入,比外出打工强!”

像谢家香这样由“农”转“商”的村民,在当地不在少数,沿线仅“农家乐”就有30多家,一到旅游旺季,家家户户门前停满车辆。

新党建赋能新发展

村委会旁,一幢白色的三层建筑分外醒目,徽派风格,白墙黛瓦,这是弭水桥村新修建的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即将挂牌。

村办学校,听起来不可思议。“弭水桥村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每年都有不少的参观团前来学习考察,办培训学校一方面可以将弭水桥乡村振兴经验得到推广,另一方面也可为村集体增加一份收入。”作为培训学校校长,刘大卫正在筹办挂牌事宜。

弭水桥的发展也带动了临近的拖溪村和望佛桥村。三个毗邻村与九凤谷党支部一起组建了“两溪两桥旅游区党委”,三峡九凤谷、胡敌烈士纪念馆、清代望佛廊桥、农耕文化馆、采摘园等旅游资源,通过一条近15公里的旅游环线串联,曾经的“边、穷”落后村实现“抱团振兴”。

“弭水桥村是宜都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五眼泉镇将进一步发挥‘两溪两桥旅游区党委’红色引领作用,将‘两溪两桥’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样本,进一步增强当地村民幸福感与凝聚力。”五眼泉镇党委书记朱景波表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张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