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宜昌生态复绿工程两年完成”的总要求,今年5月底前,宜昌市就应完成2018年全年的生态复绿任务。“交卷”的时刻临近,“答卷”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到我市长江沿岸进行了采访。
春日艳阳下,长江宜都段碧水如镜,两岸新绿浮水,倒影翩翩,令人心旷神怡。花庙堤防边,来自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无心赏景,通过无人机,他们要为三五个月前栽下的这一片片岸线林地“挑毛病”。
“哪些还没有发芽,记下来我们再去核实一下······”
宜都“以港兴业,依港兴城”,全长50公里的长江宜都段,曾分布有上百个码头,占用岸线近20公里。经过清理整顿,仅26个码头得以保留。
留下的码头要“绿化”。我市提出“环保8条”,除了堆场厂房化、场地硬化,绿化面积不低于15%也是硬杠杠,不经审核达标不得复产。
取缔码头加上原先的闲散空地要复绿。破水泥、除废渣,再从异地搬来客土,整地培土换田,再采购来胸径、树高统一的速生树种进行定植。1500亩的沿江复绿地,分段设计景观。现如今,红叶石楠、杨树、香樟、桂花等20种树木沿岸线排列,草坪宛若丘陵起伏。11万株苗木的存活情况也被制成清单,实时巡查监控,问题处销号管理。
市林业局副局长冯云介绍,一个是要掌握我们复绿的情况,另一个要看长势。如果说发现哪个地方管护不到位,栽植不到位,要及时进行补植,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长江岸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呵护一江清水,岸线绿色长廊以外,还需要更强有力的生态屏障。在宜都,生态复绿的视野正从长江岸线朝向腹地延伸。或大或小的党建林、青年林,将绿意向着荒山间、道路旁浸染。
工作人员张冉说,在这一片青年林的每棵小树苗上,都挂有这样一张树苗认养卡。这上面不仅有树种和编号,也写明了认养人和认养日期。这就意味着从它在这里安家的第一天开始,它就和认养人建立起了一种亲如家人的关系,将受到精心的呵护。
志愿者说,今天我是主动和我爸爸一起来看一看的。看看我种的这棵个小树活下来了,放心一些。
一位志愿者说,虽然给我们规定的是一年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当家人一样管护到底,希望这棵树能够茁壮成长。
这片诞生于前不久的青年林,也宣告了宜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的到来。作为此次植树活动的发起者,团市委通过公众微信号,向全市热心生态的市民和组织发起复绿志愿者“征集令”。短短一天时间,响应者便逼近首期预定名额的两倍。
团市委办公事干事向杏芳说,参与植树活动,有很多市民有这种想法,但是具体的树苗从哪里来,在哪里植树有疑问,还有可能自己技术有限。我们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把有生态复绿规划的地方公布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给他们志愿者提供树苗,提供地方。将市民的植树热情与真正需要复绿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起来。
全域复绿,步步有景。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按照既定目标,宜都将完成义务植树120万株以上,确保全市新增造林1.5万亩,确保2018年底市域森林覆盖率超过58%以上,力争2018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