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这个‘电视'挺大呀,不但可以看时政新闻,还可以查询资料啊!”4月27日,几位市民一大早就聚在市科技馆门前有说有笑道。他们所说的“电视”其实是市科协新建的科普大屏。2020年,市科协投入20万元建设科普大屏3处,投入5万元新增健康场馆150平方米,场馆阵地科普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本级科普经费72.7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要求乡镇(街道)、松宜矿区也按辖区总人口人平1元预算了科普工作经费,全市人平科普经费达到2.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将科普项目纳入《宜都市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并召开大会予以表彰兑现奖补,对当年新获批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予以本级财政配套奖补5-10万元;将科普志愿服务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在全市123个行政村和32个社区建立“科普服务圈”,把科普活动纳入宜都“云媒体”6大志愿服务圈之一,同时,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者积分、评星和结果运用奖励激励机制,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积极注册、主动参与科普志愿服务。
市科协更是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着力推动“3+1”试点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推动科创科普科惠等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精,激活科普品牌效应。
全面深化基层科协组织改革,指导督促全市11个乡镇(街道)、松宜矿区成立科协组织,目前,全市123个行政村和32个社区均明确1名兼职科技主任,实现市、镇、村三级科协组织全覆盖。同时,狠抓科普志愿服务队组织化、规范化建设,全市共注册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和农技站长等“三长”基层科技骨干80 人。
坚持借力打力、搭台唱戏,自2018年以来,市科协连续3年借助全市农民丰收节,突出对农民科普知识宣传推介,将科技馆的机器人、VR体验等展品搬到现场,互动体验。全市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科协同场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农技培训、义诊服务、科技工作者微科普课堂等活动,形成了“社区与乡村互动、科普e站与手机联动、专家与群众全民参与”的火爆场面。
坚持点对点、订单化,根据群众需求确定普及培训选题,提供订单式科技服务供给。2018年以来,为回应城郊柑农“降农残、增收入”迫切愿望,市、镇两级科协和老科协组织依托“四长”联合柑桔合作社科普基地,聘请农技专家在陆城、姚家店镇开展柑桔管理、农残管控科普宣传培训,打造了2万亩柑桔出口罐头原料基地。据统计,近3年来,仅全国科普日期间全市就聘请专家开展农技、卫生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和培训35场次。
服务基层有所为,服务民生有担当。我市连续四次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普日活动连续两年受到中国科协表彰,有15人次先后获得宜昌市及以上科协系统表彰。(通讯员 覃世斌)
责编:毛紫薇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