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后,一场跨越千里的烈士寻亲路

一次偶然的电话联系,牵出一段65年前的烈士故事。随后,一场跨越千里,多方协作的帮烈士寻亲旅程,在宜昌、甘孜两地拉开。

“咱们甘孜县革命烈士陵园里,好像安葬着一位湖北宜昌(宜都)的烈士。”前不久,宜昌烈士陵园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查找一位烈士信息时,无意中获得这一消息。

甘孜县烈士陵园

又是一位安葬在外地的宜昌英雄,他是谁,他为什么安葬异乡,他是否还有亲人......带着这样的疑问,两地决定:联合为烈士寻亲。

多方协力,确定烈士身份

今年5月中旬,宜昌烈士陵园与四川甘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查找一位烈士信息时,无意中知晓:在甘孜县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一位宜昌籍烈士。

墓碑上铭刻的内容显示:这位烈士名叫刘银彬,湖北宜都县人,1956年在石门坎战斗中光荣牺牲,生前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899部队2支队。甘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又查阅了《甘孜县志》,关于“刘银彬”的记载与墓碑上的内容一致。

刘银彬烈士墓,位于甘孜

但是,宜昌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翻遍了《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宜昌地区卷),却并无“刘银彬”这名烈士名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史实记录如此翔实,说明宜昌确有‘刘银彬’烈士无疑。”基于这仅有的短短两行字,宜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邓作铭迅速作出部署,从《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查找比对相似的信息,绝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绝不放弃一线希望。

再次翻开《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宜昌地区卷),按名字、部队信息、生平事迹等逐一查找比对,一名叫“刘云彬”的烈士进入了工作人员的视野。据记载:刘云彬,男,宜都县五眼泉公社周湾大队人,1930年1月出生,1950年1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在大西南解放入伍,编入解放军某部任战士。1956年4月26日,在四川省剿匪时牺牲。

《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两位烈士的信息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多方协力,确定烈士身份

随后,宜昌市烈士陵园与宜都烈士陵园联系,并发去已查找出的两位烈士资料,请他们再继续查找核对信息。

在《宜都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上,资料上显示的内容更为详实:“刘云彬,男,1930年1月出生,1950年1月入伍,在解放军3899部队103支队212分队任战士,1956年4月23日在四川省新彪县石门坎战斗中光荣牺牲,1956年8月13日批准为烈士”。

这个信息,与宜昌烈士陵园、甘孜烈士陵园资料里的信息有了更多重合。“我们宜都话中,‘云’与‘银‘发音几乎一样。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人。“宜都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彭涛说。

甘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随即,宜昌市、宜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刘云彬烈士的家乡——五眼泉镇龙口子村(即行政区划变更前的宜都县五眼泉公社周湾大队)。

但由于年代久远,刘云彬烈士牺牲时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此事。经过逐户走村入户了解情况,村里年长的老人也都不知晓此事。难道,寻找一事又要搁浅吗?

几经辗转,找到烈士后人

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将寻找线索的范围一度扩大至部分1956年以来迁移出老周湾大队的村民。经多方查找得知,刘云彬烈士有个侄子叫刘启孝,仍居住在龙口子村。

“这就是我的二爹!”6月1日,看到“刘银彬”烈士与“刘云彬”烈士的全部资料,刘启孝当即确认。

“小时候,我听爷爷说,二爹刚解放时就参军入伍了,当时是全村的光荣。”回忆起童年往事,今年65岁的刘启孝不禁眼中噙泪。“二爹参军时没有成家,他牺牲那年,刚好我出生。爷爷为了纪念他,就给我取名‘刘启孝’,就是让我成为二爹的孝子。”刘启孝说,多年来,家人始终惦记着不知道安葬何处的二爹。“我奶奶每每念及二爹,就会伤心落泪,以致后来几乎失明。1986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时,还在念叨着要我们找找二爹的坟。真没想到,还能有找到的一天!这也圆了我们祖孙三代的心愿,感谢你们!”

65年的时间跨度,跨越千里的“为刘银彬烈士寻亲”之路终得圆满。在两省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同努力下,“刘银彬”烈士寻到亲人,也让“刘云彬”烈士忠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