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抢抓项目建设进度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华昊新材料公司进入试生产阶段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李迪雅、周传峰) 6月2日,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公司厂区内热火朝天,一期项目氯化钡生产线日产达到160吨。这标志着华昊新材料一期项目中的氯化钡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

公司反应事业部压滤岗位主操工张心波说,现在每个班的生产时间是12个小时,要生产400方的氯化钡母液,这个产量才能保证下一道工序正常生产,不耽误生产的时间。

华昊生产的陶瓷电容及原材料生产加工项目总共分三期投入,其中一期为12万吨电子级氯化钡、2万吨电子级氢氧化钡、2万吨电子级碳酸钡等产品;二期为10万吨高纯改性碳酸钡;三期为2万吨钛酸钡及陶瓷电容。

公司副总经理杨平介绍说,目前产能已经达到60%,一天能产160吨左右。预计在两个月内第二条生产线投用,目前正在抓紧前期的准备,争取在7月份能够达到设计产能要求。

华昊新材料公司是在整体搬迁进入宜都化工园区的阵痛与机遇中,实现了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展。公司主要采用毒重石和重晶石伴生矿生产氯化钡,反应后的尾渣用于后工段生产沉淀硫酸钡,基本上实现无固废排放,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从原矿开采到氯化钡、硫酸钡等钡盐产品,华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效形成了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每吨氯化钡矿石节约成本500元左右,产值也有大的增长。

据了解,公司老厂的设计规模只有3.5万吨,到新厂之后,公司的氯化钡产能达到12万吨,老厂的年产值在1.2亿元左右,在新厂之后可能会突破10亿元。

氯化钡、硫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塑料填充剂、化妆品等领域,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作为全球氯化钡产业领头羊的华昊吸收了日本堺化学硫酸法生产硫酸钡技术、喷雾法生产碳酸钡技术,以及德国MVR生产氯化钡等先进技术,专业的研发团队为公司获取了35项专利技术。待全部投产后,这些全自动控制生产线,可将车间能耗减少30%,生产效能提高4倍,产品纯度将提升至99.9999%。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当前,企业主要是加强内部管理,争取早日实现达产目标。同时,加快硫酸钡和碳酸钡车间的建设,力争在第三季度完成建设任务,以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