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汲取榜样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

榜样如灯,照亮前路。全市老干部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助力脱贫攻坚、参与社会治理、投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精神风采,传递“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正能量。

周昌栋

桥梁建造伴一生

近日,伍家岗长江大桥已完成主桥钢桥面沥青铺装施工,正在进行主塔涂装及栏杆、照明等附属设施安装施工。这座大桥的总技术顾问,原宜昌市交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昌栋,年逾七旬每天仍奋战在建设一线。作为宜昌培养的中国桥梁专家,他先后参与百余座大桥的勘察设计和修建,为宜昌市桥梁建设、施工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工地上的“定海神针”。

退休后,他拒绝百万年薪,积极参与到家乡桥梁的建设中。他曾担任至喜大桥总工程师,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探索环保新方法。他还开创了桥梁高塔采用造塔机施工的先例,多项创新技术在国内外领先。他说,我们正全力冲刺通车目标,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

聂德媛

“爱心长跑”护幼苗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阳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而在“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的背后,还有一位长年支持她的老干部。她就是长阳县人大原副主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英子姐姐”团队顾问聂德媛。

退休后,她继续担任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执行会长和“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顾问。为帮助父母双亡、面临辍学的两兄弟,聂德媛多方奔走募集善款。父亲因病成为植物人,高三女生面临辍学,聂德媛四处奔走争取政策,帮助解决医药费,圆了大学梦。以“助学启智工程”和“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为依托,16年来共筹集社会捐款6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万多人次。她说:“虽然退休了,我仍然是一名党员,要继续发挥余热。我晓得了,就容不得孩子辍学。”

姚一新

脱贫攻坚“不老翁”

在全省表彰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我市宜都市枝城镇退休干部、现任黎坪片区党委书记姚一新位列其中。

64岁的姚一新,2017年从枝城镇政府机关退休后,受组织派聘,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黎家坪片区,当起了党委书记。他带领7个村以党建为引领,抓好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基本格局,帮助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片区内47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他踏遍了全片区的49个村民小组,走访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70户。他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都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和他们拉家常、说土话,拉近和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把贫困群众的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进而摘掉贫困的帽子。

“我出身农民,生在这一片山村,为这里农民脱贫致富办实事,我义不容辞!”他这样说。

薛传根

“水利爷爷”守堤岸

在近日公示的全省“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中,有我市有这样一位老同志,他就是被誉为“水利爷爷”的薛传根。

1988年2月,薛传根担任段长,初上任时,他就带领全段职工在堤坝上栽植榆杨树,兴建防浪林。如今,堤岸上的18万株榆杨树已长到两层楼高,成为守护长江岸线的绿色屏障,同时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退休后,薛传根依然心系堤防,每天都会骑上自行车去堤坝上巡视。他累计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兴修水利,植树造林2800多亩,义务建桥修路、扶贫帮困无数。前不久在滨江“好人广场”上,他用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精神和作为,为年轻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他说:“我们要把党的红色历史学习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砥砺品格,增强干事创业本领。”

田太富

弘扬红色文化

在宜昌市民宗局退休干部田太富的口袋里,随身带着一个U盘,里面是国内首部土家族红色电影《哭嫁》。田太富走到哪儿,就把这部片子放映到哪儿。

2011年退休后,田太富一直关注着家乡发展,联络医院为革命老区人民义诊200多场,让5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他积极推介长阳红色文化,协助拍摄国内首部土家族红色电影《哭嫁》,并在第八届北京电影节上获奖。此后,他便随身带着一个U盘,在社区、街道等多处放映,将红色革命精神传递。他在担任单位退休支部书记同时,积极帮助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带头宣传党的理论知识、革命传统和红色故事,为退休党员上党课,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他说,我是红军烈士的后代,我的祖父是“土家第一军”红六军烈士。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把学习党史的一腔热情,转化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上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