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勇当县域发展标杆 冲刺千亿五十强

宜都化工园加紧施工,雏形初现,预计到年底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新洋丰肥业。 朱灿义 摄

1月6日,宜都港开启首单集装箱业务 朱灿义 摄

上半年,中船重工中南装备制造(宜都)产业园三大主导民用品订单丰硕 朱灿义 摄

6月15日,宜都华阳化工年产1.5万吨紫外线吸收剂项目在湖北宜都化工园试车生产 朱灿义 摄

冯建 摄

投资40亿元的华昊新材料实现量产,投资11亿元的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亿元的苏强格液压湖北公司一期项目每月可生产液压管件160万只……火红6月,宜都工业经济活力尽显,一大批重大项目满弓发力,为宜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至5月,宜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1亿元,增长169.3%,总量居宜昌第一,占时序进度的53.2%,增速居东四县第一,投资恢复度达94%。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占年计划74.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4亿元,占年度预算17亿元的65.52%,同比增长45.85%。争取政府债券资金13亿元,专项债券使用进度100%,一般债券使用进度达80%。强化平台融资功能,申报融资50亿元,完成融资38.31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6.62%。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宜都坚持项目为本,强力招商引资,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底盘,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千亿五十强。

招商引资全面推进  魅力宜都引来“百凤争栖”

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

近年来,宜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不断打造健全的法治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抓作风”,坚持“产业兴市、项目兴城”战略,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宜都。

2020年,宜都市各乡(镇)、街道、松宜矿区共申报新签约项目118个、新开工项目112个、新投产项目102个;23个市直部门共申报签约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招商引资取得累累硕果。

今年,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力度不减。4月7日,宜都市2021年第一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宜都大酒店举行,宜都市人民政府与湖北昱昌光学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现场签约,协议总投资额135.62亿元。

截至目前,宜都新签约项目108个,协议投资67.1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2个、工业项目88个,累计到位资金44.9亿元。围绕硅和精细化工产业链,引进上海舜成、南京派诺等项目8个、协议投资25亿元;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投资11亿元的国信优助铜材料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苏强格智能制造产业园,10个产业链关联项目正在洽谈,有望近期落户。新开工项目110个,同比增加79个,上年度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5%。新投产项目107个,同比增加71个,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兴星蓝天合成氨等建成投产。

聚焦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该市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康养产业、农业产业化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大力招引更多“建链、补链、强链、长链”的项目,争取每月摸排储备一批、跟踪洽谈一批、推进签约一批产业链招商项目。

推进招商引资全员上阵。该市锁定全国一流的目标位次,聚焦聚力“一号工程”。全员上阵招,市党政主职、分管副职、各乡镇党政主职每月在外招商不低于5天,拜访企业不低于8家。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立了4个招商分局,常年在外招商人员达100人以上。市级领导带头,乡镇部门组团,千方百计摸信息、找项目,“密集轰炸”“兵团作战”“小队跟进”,务求实效。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核心,持续开展“双招双引”,聘请“招商大使”“高质量发展顾问”180余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实现资智双赢。

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该市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项目攻坚指挥部,划分红高、陆姚、枝城三大战区,3名市委常委任战区司令,全市抽调80名精干力量组建23个工作专班。实行“三级办公制”,书记、市长每半月专题办公,战区司令每周现场办公,专班成员每天碰头研究。实施“一线工作法”,所有工作月度化、项目化、清单化,强化在线督查,通过电视专栏、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项目进展情况,挂牌督办、末位约谈、年度问责。

园区建设日新月异 “一区四园”引领“百花齐放”

挖机奋臂,塔吊飞舞,车辆穿梭,工业塔罐熠熠生辉,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仲夏时节,位于枝城镇的湖北宜都化工园建设进入“加速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宜都紧紧围绕中央决策,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之决心,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韧劲,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湖北宜都化工园。

战鼓铿锵,战旗高扬,在33.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奋勇拼搏,一个承载宜昌化工转型重任的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必将成为拉动宜都乃至宜昌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宜都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无限活力。

2018年动工兴建,三年时间不到,湖北宜都化工园雏形初具,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华昊新材料、华阳化工建成投产,友源实业、新洋丰等项目即将投产,“园区速度”彰显“宜都速度”。

园区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从起点就对标“国际”。为配合企业入园,宜都在高效完成征地拆迁的同时,通过招标引进无锡市政公司,对前期场平、道路、管网进行施工,并提前修建污水处理厂、配电房等基础设施,确保企业建设顺利推进。

进厂是污水,出厂全达标。园区高标准建设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经过管道排入厂区污水处理池,通过两级化学沉淀,再通过消毒处理,污水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长江。据悉,三板湖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可达3万吨,可有效满足园区企业需要。

智慧园区建设是湖北宜都化工园的亮点所在。通过采用5G技术,可对园区进行实时监控,哪里有故障需排除、哪里交通发生堵塞、哪家企业水电气热供应不足,园区管理会及时知晓,并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宜都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湖北宜都化工园、高新技术示范园、双创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让园区成为企业发展的“孵化器”,产业集群的“助推器”,群众幸福指数的“催化剂”。

搭建“一区四园”平台,建好综合配套设施,所有项目入园集群发展,增强了产业辐射力、竞争力。化工园区重点抓好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重点项目的争取落地,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着力推进已落户项目的开工进度,双创园区建成以高端、智能企业产业群为标志的宜都东大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围绕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和原料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服务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倾情改善民生,是宜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宜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新答卷回应新时代,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恢宏乐章。

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全面“加速快跑”

转型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宜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写下浓墨重彩一笔。

近年来,宜都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有中生优”,巩固化工“关改搬转治绿”成果,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转型发展;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深耕细作,强链补链,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网状经济、民营经济。

巩固提升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成果,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和扩能增效,培育壮大东阳光、兴发化工、华阳化工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

东阳光宜都基地是宜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企业2001年4月落户宜都,历经20载岁月洗礼,东阳光对宜都的投资砝码一次次加大,实现了从传统铝电子加工制造业到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产业齐头并时的发展转型,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目标逐渐清晰。

目前,宜都已成为东阳光药业上市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世界上技术最先进、仿生态抚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世界上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大环内酯生产基地,世界上技术一流、产品质量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基因重组胰岛素生产基地……东阳光胰岛素制剂项目占地仅10.5亩,总投资7.4亿元,亩平投资强度(7047万元/亩)和税收贡献(6380万元/亩)再创新高。 

化工产业是宜都的工业脊梁,在全面落实“关改搬转”的过程中,一批“化工巨鳄”在搬迁入园过程中实现“涅槃重生”。

“新厂设备更好、工艺更优,生产一吨成品就可节约1000多元,年产能提升到12万吨后,每年可节约成本近亿元。”华昊新材料是全球氯化钡行业“重量级”企业,由猇亭搬迁进入宜都化工产业园,公司董事长林福平介绍,新厂新增加电子级氢化钡、高纯度纳米硫酸钡、电子级碳酸钡、电子级二氧化钛等产品,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华阳化工是宜都的明星企业,专业从事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商。公司副总经理徐明国介绍,新厂建成后,将全部采购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合成氨项目同样是一次“涅槃重生”之举。据介绍,该项目引进了行业先进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等温变换技术”“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技术”等核心技术都是全国氮肥协会推广的节能减排适用技术。项目设有硫回收、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除尘等环保装置,能保证建成后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宜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企业在投资规模、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新突破,创造出新业绩,为宜都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了工业发展底盘。

今年,宜都工业经济持续发力。 23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2.4亿元,增长43.7%,总量居宜昌第一,占时序进度的42%,工业经济恢复度达104.3%。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亿千瓦时,增幅达到12.45%。全年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26家,目前储备进规企业42家,进限企业29家。

科技创新彰显活力 创新驱动企业“脱胎换骨”

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

年产值一亿多元,却只有18名产业工人;30多台商品砼装载车,能够适时“定位”;高达数十米的厢体式搅拌站,里面全是自动化操作……宜昌恒达利商品砼宜都商贸有限公司将传统的混凝土生产变得更“智能”。

不断增加投入、改进生产设备、对生产工艺不断进行创新,是恒达利立足业界的“法宝”。巨大的厢式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却不见工人的身影,进料、配比、搅拌、出料……全部实现电脑操控,真正实现了生产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原来在车间忙碌的工人,现在只需在中控室操作电脑,就能完成全部的生产流程。“以前是蓝领,现在是白领,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工人笑着说。

该公司在2018年新上马干粉砂浆生产线,混凝土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可实现袋装,也可通过专用的干粉运输设备运到施工现场,工人只要按比例加入水,就可立即使用,解决了传统混凝土不能长途运输的短板。据悉,该公司干粉砂浆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0万吨以上,省内、省外都拥有不错的市场。

2014年建厂,短短6年时间,恒达利成为宜都混凝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与宜都日新月异的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技改密不可分。”公司总经理艾为国表示。

近年来,宜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宜都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长极、主引擎、主动力,摆上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以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宜都市科技局携手市丰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宜都农商行联合举行“科创贷”。凡宜都市范围内列入《宜都市科技创新贷款支持企业名录库》的企业,均可向宜都农商行申请“科创贷”,最高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利率按照最近一期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LPR利率(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30%执行。

截至目前,宜都累计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近两年来市财政兑现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735.7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税费减免政策超过10亿元。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

宜都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荣誉称号。宜都被纳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单位,率先被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获批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创贷”经验被省营商办确定为可复制经验在全省推广。

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市场主体感受“宜都温度”

“2020年,红花套镇新签约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8个,奖励经费24万元,加4.4分……”2月20日,宜都市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2020年度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的乡镇及市直单位进行奖励。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宜都,该市对各乡镇及市直单位根据“三新”(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指标评估考核结果,进行“真金白银”奖励,并纳入全年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当日,枝城镇、红花套镇、五眼泉镇、陆城街道办事处分别获得20万元以上经费奖励。

在积极兑现奖励的同时,为保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起到实效,宜都市还出台了获奖项目追溯考核制度,对上一年度没有落实到位的项目收回考核加分及奖励经费,做到奖惩分明。通过对2019年度“三新”项目追溯考核,全市部分乡镇因新签约项目未开工、投产项目税收未达标等情况,累计被扣回项目考核加分7分、奖励经费33万元。

“一方面通过奖励招商引资,增加各单位积极性;另一方面对项目推进不实的单位收回奖金及积分,进行适当惩罚,让各单位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宜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浩说。

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奖罚制度,倒逼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宜都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增贷款、增订单、增服务、增扶持”为主要方式,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提质效,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的“温度”促进项目投资的“力度”。

宜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全省第二,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县市优秀单位。为破除企业融资瓶颈,宜都创新提出“信用培植”概念:为企业列信用辅导清单,交给职能部门及银行,逐项进行辅导,企业达到信用融资条件后提供融资。目前,宜都11家银行已为企业放款6248万元,拟准备审批和发放1.3亿元。

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4项改革被纳入全省先行试点创建。全面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新“30条”,探索推广科创贷、退税24小时到账、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周日办事不打烊等经验,率先创成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三、宜昌第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15分钟便企利民服务圈,推进“一事联办”事项达到200个以上。深化“双千”活动,实行“店小二”挂牌服务,推进“四增”活动,随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协调存在困难、收集合理建议,力争取得更多实效。

“2020年,公司实现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2%,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60%。”湖北长江汇丰纸业董事长李鹏表示,企业落户宜都3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在企业立项、环保审批、污水处理、用电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表示,宜都将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加快建设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关键节点、全省先进制造业关键节点、中部多式联运枢纽关键节点、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关键节点。到2025年,力争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千亿五十强阵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朱灿义

部分重点项目介绍

东阳光姨岛素工厂航拍 徐磊 摄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阳光年产8200万支胰岛素制剂项目

该项目位于宜都市陆城宝塔湾村,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16200平方米,配备2条灌装联动线及4条配制线,布置2条笔芯包装线、1条注射笔包装线及相关设施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同时满足中、美、欧等多重GMP认证要求,实现年营业收入43.7亿元,税后利润13.1亿元。年税收6.7亿元,亩产值超4亿元。可解决就业500余人。

东阳光将凭借产品技术、质量及价格等优势,占领国内1/5以上的市场份额,保守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现与美国Lannett公司合作,共同推进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于2023/2024年在美国上市,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胰岛素企业,预计占领美国1/3的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市场份额,销售额达100亿元以上。公司同时与英国Arecor公司合作开发门冬胰岛素超速效剂型,随着胰岛素系列产品逐步上市以及全球市场的开拓,预计到2024年底,东阳光胰岛素销售收入有望过百亿元,利税超30亿元。

东阳光于2005年开始对胰岛素项目进行立项、研发,攻关的产品涵盖二、三、四代胰岛素,形成了胰岛素产业集群,在全世界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品种最全且都能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不超过10家,东阳光是其中之一;胰岛素项目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被列入“202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级技术改造专项,是东阳光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产品;2020年6月,一期工厂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取得了国内上市许可,是宜昌市第一家,湖北省除武汉生物所外第二家获批的生物制品企业,制剂产能1500万支/年,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预计9月份获批,今年9月份有望进入国家集采;项目亩均投入约7047万元、亩均税收约6380万元,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优质项目代表。

华昊新材料新厂鸟瞰 吴瀚 摄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陶瓷电容及原材料生产加工项目

该项目位于宜都市化工园区内,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设陶瓷电容及电阻原材料产品厂房及生产线。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72669.3平方米,建设年产12万吨电子级氯化钡、2万吨电子级氢氧化钡、2万吨电子级碳酸钡、3万吨高纯纳米硫酸钡、2万吨电子级二氧化钛生产线;二期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改性碳酸钡生产线;三期计划投资19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电子级钛酸钡及陶瓷电容生产线,整个项目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

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于2019年开建,目前完成投资9.52亿元,占一期总投资的86%,项目一期计划2021年9月建成,整个项目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一期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年税后利润可达2.5亿元。预计可实现年税收3.5亿元,其中一期可实现年税收超1亿元,亩产值超600万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可解决就业3000余人,其中一期可解决就业500余人。

电子级钡盐系列产品可占全球份额的60%,电子级钛盐系列产品可占全球份额的20%,将成为全球陶瓷电容及电阻原材料产业的主要供应基地,带动下游高附加值陶瓷电容及电阻电子元器件产业在宜都发展。

公司系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专业研发团队,现有35项专利技术,8项发明正在公示中,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产品质量在全国钡盐行业位居前列;公司是陶瓷电容产业链基础材料的头部企业,推动陶瓷电容、电阻电子原器件集群发展,成为园区新材料骨干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钡盐产品达到了中国钡盐产业的最高标准,市场占有份额大,对行业带动作用强;公司被纳入上市计划,已经申报省级金种子企业,海通证券正在开展上市辅导。

星兴蓝天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 朱灿义 摄

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煤气化节能技术改造升级项目

该项目位于兴发集团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规模为4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占地面积384亩,建筑面积92293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空分、气化、净化、合成等生产装置及锅炉、循环水、污水处理、火炬等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装置。

项目计划总投资23.9亿元,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1年3月竣工,4月试生产,6月产出氨含量99.99%的优质液氨,实现了“装置安全、环保、化工投料开车一次成功”的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3.2亿元,税后利润2.3亿元。年税收1.7亿元,亩产值300余万元。可解决800余人就业。

项目成功实现合成氨装置的大型化、节能化转型升级,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不仅满足了兴发集团产业板块及周边肥料企业对液氨的需求,同时也为构建煤化工下游产业链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采用的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技术属国家鼓励类洁净煤利用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外水煤浆气化技术比,煤耗可低3%,氧耗可低5%,同步应用的等温变换、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低压氨合成等均为氮肥协会公示推广的核心技术;项目环保设施配套齐全,各项排放指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实现超净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