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宜都奋力向全国县域经济千亿50强目标迈进

火红的八月,汇聚着火的色彩,叠映在宜都人忙碌的身影上,既有上下齐心防控疫情的坚定,也正抚摸着辛勤耕耘的喜悦......

今年以来,宜都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宜昌市委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加快建成“三个全国示范”,奋力打造“四个关键节点”,努力推动宜都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县域经济呈持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年1至6月,宜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5.5亿元,同比增长34.3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3.93%。同时,上半年宜都53家外贸企业已实现出口19.4亿元,同比增长61.8%,比2019年同期增长13.4%。8月4日,2021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揭晓,宜都位列77位,已连续6年蝉联榜单。

“我们找准‘百强再进位’的坐标系,继续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提升能级的关键之招,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上狠下功夫,确保‘十四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6月26日,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在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言时,发出宜都奋力迈向全国县域经济千亿50强的最强音,号召40万宜都人为宜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贡献宜都力量!

持续奋斗再出发,乘风破浪开新局。

今天,在宜都处处可见决策者们忙于高质量发展的身影,处处可听到宜都建设者们唱响高质量发展的旋律,奏响激情奋进的时代强音,感受到宜都勇担发展之责,奋力争先进位的滚滚热浪。

思想破冰 注入争先进位“新动能”

自改革开放以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他们始终本着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图纸绘到底,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宜都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大胆解放思想,锲而不舍广招商,宜都在全省持续多年勇夺头筹:去年,宜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6.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4.6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9923元、23276元,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胜利。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工业、营商环境、治理能力等多个百强榜单。2020年11月,宜都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我们已经创造了奇迹,该放慢脚步了。”

“花无百日红,我们已经很不错了。”手握各种金字招牌的宜都人,有的奋发向上,向高目标看齐;有的满足现状,认为人到码头车到站,不必争强好胜了。一时间对宜都的各种议论扑面而来……

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半山路更陡。

如何再前行?宜都向高处攀登的优势在那里?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宜都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新课题思索着、讨论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各种议论,怎么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作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切实担起能级提升之责。必须在做大做强自身能级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产业、交通等优势,在质量高、结构优、可持续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经济规模和城市能级,加快建成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向全国县域经济千亿50强目标迈进,切实用自身的能级之强为宜昌的能级提升作出应有贡献。”正当人们还在议论时,中共宜都市委高点定位,响亮提出全市上下将树立一切归零思想,市情再认识、目标再明确、重整行装再出发,咬定目标、克难攻坚,勇当新时代“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县域领跑者,奋力实现湖北县域经济全国50强零的突破。

号角吹响,无畏向前。

跳出宜都看宜都,放眼全省全国寻找比学赶超标杆,牢牢锁定全国一流的目标位次。

“十四五”开局之年,宜都确定的今年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向高处攀登,向目标前行。宜都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全市上下发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宜都兴发绿色生态工业园。通讯员付蓓蓓 摄

发展突围 跑出项目发展“加速度”

高点定位,换挡加油。

宜都人在成绩面前,审时度势,提出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助推发展,项目建设换挡提速,破解在高位中的发展困局。

下好先手棋、争取早主动,实现招商引资大提质。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每月召开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专题办公会,研究招商引资联系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考核验收办法、重点项目协调服务专班管理考核办法,不断探索健全的法制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宜都。

大员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全市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宜都采取每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招商专班,由各乡镇、市直部门组成,对接一个产业,紧盯一个重点项目的办法,推动全员招商。市党政主职、分管副职、各乡镇党政主职每月在外招商不低于5天,拜访企业不低于8家。宜都还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立了4个招商分局,常年在外招商人员达100人以上,全市上下形成市级领导带头,乡镇部门组团,全员上阵招商,千方百计摸信息、找项目。同时,持续开展“双招双引”,聘请“招商大使”和“高质量发展顾问”180余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实现资智双赢。

今年,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力度不减。4月7日,宜都市2021年第一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宜都大酒店举行,宜都市人民政府与湖北昱昌光学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现场签约。此次签约的28家重点企业中,既有鄂中生态、华新水泥、楚星化工等“老面孔”,也有傲龙生物、舜成电子、华宝矿机等“新朋友”,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农业产业化等诸多门类,成功为宜都引进了一批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重大项目。

1-6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8个,协议投资104.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6个,占比61.4%,亿元以上项目21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苏强格15亿元液压设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信优助11亿元年产20万吨铜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湖北交投15.56亿元红花套物流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口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6.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4%。

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宜都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决策,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之决心,高标准建设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双创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让所有项目入园集群发展,增强产业辐射力、竞争力。化工园区重点抓好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重点项目的争取落地;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着力推进已落户项目的开工进度;双创园区建成以高端、智能企业产业群为标志的宜都东大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围绕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和原料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开足马力前行,铆足干劲赶超。自2018年宜都化工园动工兴建以来,在33.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奋勇拼搏,三年时间不到,让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这个千亿产业集群在中华大地呼之欲出,华阳化工、华昊新材料、星兴蓝天、新洋丰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搬迁入园投产,10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园区速度”彰显了“宜都速度”。

宜都化工园大园雏形已现。

产业转型 加速提档升级“主引擎”

转型升级,宜都担当。

加快新型工业化,近几年来,宜都巩固化工“关改搬转治绿”成果,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转型发展;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在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时,重点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和扩能增效,培育壮大东阳光、兴发化工、华阳化工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东阳光宜都基地2001年落户宜都,历经20载岁月洗礼,东阳光对宜都的投资砝码一次次加大,实现了从传统铝电子加工制造业到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转型。现在,宜都已成为东阳光药业上市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世界上技术最先进、仿生态抚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世界上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大环内酯生产基地,世界上技术一流、产品质量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基因重组胰岛素生产基地……目前,东阳光宜都基地已经成为宜都工业企业成功转型发展的典范。

“试生产期间,一个月的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了,和老厂相比的话已经翻了几番,通过这次转型升级,提升了公司实力。”日前,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杨平介绍说。

以工艺之智谋转型,以项目之质定乾坤。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以体量定成败,而以质量论英雄。他们正是认准了这个理,把科技研发摆在首要位置,以工艺革新,不断打磨项目质效,搬迁入园的新厂区刚落地,就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目前华昊新材料订单有七千多吨,力争八九月份的时候把前面积压的订单全部干完。

华阳化工是拥有20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产品出口欧美,用于欧莱雅、雅诗兰黛、香奈儿、兰蔻等著名日化品牌。2017年7月,为了响应长江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行动,华阳化工启动项目搬迁,主动开始转型升级。

如今,作为宜都首家搬迁入园投产企业的华阳化工,以搬迁促进转型升级,用绿色增添发展活力,让转型升级带领企业迈向高精尖、绿色发展之路。据悉,到今年年底,一期项目的产能将全部达产,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亿多元。

东阳光冬虫夏草三期厂房车间。

服务联动 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举目百强宜都,这一聚集项目的磁场,激活经济的沃土,处处可见决策者们忙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身影,处处可以听到来自于全国各地建设者在宜都激情奏响的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时代强音……

“办事效率低”、“来回跑”是群众反映较多的“堵点”问题。为打通“堵点”,宜都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打造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审批服务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政务服务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事项已占全部事项80%以上,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同时,率先启动“一窗办、一网办、帮你办”改革探索,推行以群众的需求和督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了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50%以上。不仅如此,他们还设立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指导岗,主动为企业群众注册登记进行帮助服务。到目前,宜都36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70个服务窗口,212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集中受理,比清理前减少675项,审批时间也缩短60%。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为全力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发展,宜都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意见》,落实各级减税降费政策,每年减税降费数亿元。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的“温度”促进项目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宜都。该市对各乡镇及市直单位根据“三新”(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指标评估考核结果,进行“真金白银”奖励,并纳入全年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2021年初,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枝城镇、红花套镇、五眼泉镇、陆城街道办事处分别获得20万元以上经费奖励。

宜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提出“信用培植”概念,将“信用培植”、“信用修复”作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引导失信市场主体自主开展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宜都已有82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有效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破解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坚持问题导向,是宜都金融部门支持企业发展又一做法。宜都友源实业与华昊新材料类似。起初,该公司计划将园区230亩土地全部建成厂房,申请贷款3亿元,没有获批。湖北银行宜都支行“对症下药”:指派专人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建议企业缩小投资规模,降低贷款额度。很快,7000万元授信获批。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宜都在全省首创“科创贷”,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凡宜都市范围内列入《宜都市科技创新贷款支持企业名录库》的企业,均可向宜都农商行申请“科创贷”,最高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截至6月底,宜都累计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近两年来,市财政兑现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735.7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税费减免政策超过10亿元。

今天,聚焦宜都,立足百强新起点,创新驱动再突破。他们在奋力向全国县域经济千亿50强迈进的征程上,以谋在深处求发展,干在实处促跨越的强大动力,正以冲破云霄之势,续写宜都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王铁 通讯员张发智 朱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