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此次,天舟三号“快递员”满载可支持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的物资、空间站备份设备、空间科学载荷等货物,为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执行的“出差”任务提前做好“后勤”保障。中秋节前,神舟十二号刚刚圆满完成“太空漫步90日”载人飞行任务。如今,神舟十三号紧随其后、蓄势待发,预计在十月份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新体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日可谓喜事连连,突破不断。
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就要常怀爱国之心,以真切缱绻的深情回馈祖国。翻开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历史画卷,无数先进人物、动人事迹闪耀其间,其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动不已。“火箭之王”钱学森,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获得者陆元九,中国航天界威望极高的“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这些航空航天领域“元老”级专家,都有丰富的海外高等学府求学或任教经历,却不约而同选择了回到故土报效祖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的境地下,他们放弃了海外光鲜的工作、社会地位和大好前程,选择扎根到祖国最偏远、最艰苦的戈壁荒漠。“学好科学,救中国”是他们最朴素的誓言。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更承载了一颗跨越重洋、反哺祖国的赤子之心。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就要让“常怀爱国之心、常感祖国之恩、常思报国之情”成为青年一代终身学习的课题。
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就要常怀奉献之心,以舍我其谁的魄力投身事业。神舟十二号顺利归来,网友都在感慨“宇宙级出差”的高规格,也羡慕航天员出舱后的“宇宙级”自拍。殊不知,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58门课、3000多个学时的理论攻关,是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经受8个G压力的“超重耐力训练”。正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评价所言:中国航天人的“吃苦”,不仅指经受物质条件的艰苦,还包括克服身体的辛苦、战胜意志的困苦。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尝试出舱太空行走,飞船突发警报,但三位航天员毅然决定继续执行任务,这才有了翟志刚出舱挥舞国旗的难忘一幕。“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为了民族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航天人将“奉献”二字发挥到了极致。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赓续奉献情怀。青年人在任何岗位,都应做到有一分能量便发一分光热,担“责”不推,担“事”不躲,担“难”不怯,担“忧”不惧。在知难而进、敢闯敢拼中修炼无我境界,在献身事业、真抓实干中涵养敬业情怀。
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就要常怀进取之心,以严谨求实的作风不负重托。“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航天人经历过失败的挫折,在不断反思和复盘中练就了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作风。如今,神舟飞天连战连捷,“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这些话语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无数航天人的行事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普通岗位同样需要严谨求实的作风引领。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把进取之心、务实之风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细处抓起,从小处着手,要沉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拒绝推诿应付,以雷厉风行、精准到位的“爆发力”抓执行;拒绝空谈戏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穿透力”抓成效。作为青年人,更要克服浮躁激进、小成即满的骄傲心态,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
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喜人成绩和跨越式突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式”努力,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应该用心用情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接续艰苦奋斗新征程,做强国一代新青年。预祝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顺遂圆满,再创佳绩。(宜都市统计局 匡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