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脱贫攻坚奏凯歌 乡村振兴绘新卷

宜都融媒讯 “十三五”期间,我市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高质量完成了攻坚任务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深秋的枝城镇架锅山村,随处可见整齐的房屋和各具特色的小景观,金黄的蜜橘挂满枝头,开着三轮车的村民在果园和柑橘收购点来回穿行,全村36.58公里硬化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现在村里的道路整体提升了,原来很窄,现在变成了沥青路,包括车辆进出和会车都方便了,甚至都通到了我们家门口,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道路的变化,架锅山村三组脱贫户肖明高滔滔不绝。

架锅山村的前身是个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内生动力的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助推中,各级帮扶人员共同努力“对症下药”,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在发挥小水果种植传统优势的同时强品改、增品种,将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了“绿富美”的逆袭,2018年底顺利脱贫出列。目前,全村种植桃李、柑桔、樱桃等小水果40多种,面积超过3000亩。今年前三季度,该村小水果销售额已达650万元,发展势头越来越足。

“那是变化蛮大啊,柑桔品改后效益也提高了,我们发展就更加有了信心,生活方面也越来越好。”对于现在的生活,肖明高表示很满足也很幸福。

绿水青山处,财富源源来。近年来,五眼泉镇弭水桥村将山水资源优势、胡敌故里红色资源与“两溪两桥”乡村振兴成果结合,形成“生态旅游圈”,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片区群众增收致富。

10月19日,该村67岁的武诗荣拿着手工编制的草鞋来到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农产品超市进行售卖,3双草鞋卖了240元钱。

“我们现在在屋里老了没有事做,打几双草鞋,卖点东西啊,有什么也都可以来这里卖,也算挣点零用钱。我们打几双草鞋拿到这就可以变现钱,不需要到处找地方卖,对我们来说方便了很多。”武诗荣说。

农产品销售只是乡村振兴培训学校的功能之一,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展示乡村振兴主要内容和成果,接待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前来考察学习也是该校的主要功能。而人气的聚集,让周边村民人人都可以成为农产品超市的“供货商”。

据弭水桥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介绍,该村的乡村振兴学校于今年4月7日开业,截至到8月,共接待游客26700多人,总收入61.8万,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农副产品、茶叶等实现收入82万余元。

从打造三峡九凤谷景区,到开办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弭水桥村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蝶变,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70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

架锅山和弭水桥只是全市从脱贫攻坚顺利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典型代表。2019年我市实现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8410户家庭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078元增长到了2020年底的10578元。

“我们远销国内外的宜红茶、宜都蜜柑等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发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我们全国闻名的‘磁铁支部’典型经验各地纷纷效仿……这都是我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的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干部郑平说。

五年来,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始终牢牢抓住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关键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全局有安排、整体有提升、工作有亮点。今年我市向重点乡村派驻201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工作队队员,展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投入财政专项衔接资金2806万元,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53个、基础设施项目16个、公共服务项目2个。

郑平表示,下一步,宜都市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关键,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宜都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融媒记者 朱敏 见习记者 关春玉 余智文)

责编:李虹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

(作者:宜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