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几年来,宜都市以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为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
规范土地流转,不断提高产出效率
深秋时节,走进高坝洲镇大战坡村,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有的在采收成熟的柑橘装车出售,有的忙着搭建钢架大棚,有的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粘贴防蚊板,还有的在安装现代设施,大家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该3组村民林宏斌,今年45岁,干了25年的柑橘技术活,今年被评为宜昌市“十佳”农民,讲起这几年流转土地后的成果,他满脸笑容,“我流转果园158亩,先后开展品改,引进爱媛28、爱媛38、伦晚脐橙、日南1号、宫本、大分等品种试验示范,每亩比一般农户的收入要多2000多元,而且还好卖”。
“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潜力巨大,能够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以及能办但效率较低的生产经营环节问题,是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春燕对此深有感触。
小农户仍是农业经营的主体,但存在服务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农业服务规模化效益的充分激发。近几年政府引导农户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载体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截止2020年底,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5.78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7.4万亩,其中,规模经营面积1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8%。建成10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127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上下贯通、分工明确、比较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全心畈村主动融入市场,早在2013年就牵头流转土地2200余亩,带领村民发展脆蜜桃、黄桃等小水果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市场主体17家,建设草莓、水产养殖等特色合作社10余家,让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让村民富了口袋,也让集体壮了筋骨。
曾家岗村“两湖”沿岸有近2000亩柑橘,由于品种较差,经济效益不佳,农业部门引进宜昌可山农业公司落户,在该村流转1400亩土地实施“宜都红”精品水果种植。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该村还成立了专门的劳务服务公司,并与可山农业签订协议:每年按1700元/亩的标准付给村民租赁费,同时每亩上缴村集体100元项目服务费。通过此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14万元,400多户流转土地农户的户平年均劳务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同时,推动土地集中整理,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打造了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几年,市域范围内实施柑橘“七园三改六推”3.5万亩,建设精品果园2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0.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5.2万亩。
培育经营主体,传授科学种植技术
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离不开各类服务。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仁平介绍,主要以“小群体”“小集中”加“强服务”的方式带动小农,创新具有宜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探索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机制。以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为代表的农业服务规模化实践。宜都市楚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下设柑桔技术服务队,共有队员15名。他们代管了四块柑桔基地:一是廖中国柑橘园,共有面积160亩,品种为爱瑗28、脐橙及金秋沙糖桔等,全年劳务代管,每年支付服务费5000元;二是万其法柑桔园,面积130亩,品种为温州蜜柑及柚,每年支付服务费5000元;三是苏兵柑桔园,面积30亩,品种为温州蜜柑及脐橙,每年支付服务费1000元;四是宜都市楚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柑桔园,共有面积385亩,品种为温州蜜柑、杂柑及柚,全年劳务代管,每年给队长支付服务费8000元。
通过转型和改造传统农业服务组织。主动对接农民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形成了“三农服务站”“农技综合服务站”等多种服务模式。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引进34个品种在果树示范场建品比园,并进行高接换种试验,目前已优选出爱媛28、金秋砂糖橘、宜都晶红等3个表现较优良的品种,在全市规模推广。截止今年6月,全市采用高接换种方式,新发展“爱媛28”8000亩,金秋砂糖桔1500亩,宜都晶红500亩,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吸引,带动广大种植户进行品种改良。全市已建成13处为农服务中心、30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壮大了487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全市总服务面积49万亩,其中,柑橘29万亩;茶叶12万亩;水稻5万亩;蔬菜3万亩。
夯实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作业服务、质量服务、物流服务、品牌服务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经营单项服务,大力发展加工、储藏、信息化等服务,特别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衍生出的新服务需求,整合各部门的相关资源,形成可持续、资源节约的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夯实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基础。
土老憨集团通过“一股份、三合作”经营模式带领橘农从1.0种橘子、2.0卖橘子、3.0加工橘子,发展到“赏橘园生态美景、住橘乡农家民宿、吃橘子特色美食、品橘颂历史文化”柑橘4.0时代。目前,以集团为主体参与建设的宜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覆盖10万亩柑橘,联结1.5万户柑农,带动柑农增收3.5倍,人均年收入达到5.6万元。
宜都农商行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要求,创造信贷支农新产品,创新担保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近几年为687个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大户,21个家庭农场,54家专业合作社、24家农业企业提供各类贷款2.6亿元。
推进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规模经营必须提升综合效益。围绕创建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打造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以柑橘、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结合乡镇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培育红花套、高坝洲、王家畈、潘家湾“一村一品”示范乡镇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4个,全心畈村、弭水桥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培育土老憨橘园休闲生态农场、吕家坳生态茶业观光园、五峰山葡萄公园、弭水桥村千亩紫薇园、宜都百香园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培育绿老大精品果园、聂河杨梅观光园、全心畈村桃花观光园等宜昌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家。
据统计,2020年宜都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区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54家、营业收入3.47亿元、接待人数132万人次,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2.6万人,较2019年增长17.9%,带动农户1.6万户。在“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逐步成为培育宜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农业多元经营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业态。(通讯员 王本忠)
责编:向姝
审核:黄金波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