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围绕“三市三区”发展目标和“两城三带五中心”总体布局,打造“三纵四横五环八桥”的公路运输主骨架,不断完善提质高速公路快速网、国省道骨架网和农村公路基础网,全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距离陆城城区20多公里的红花套镇大溪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里唯一一条主路路狭弯多,且有多处漫水路,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大溪村村民林毓森说:“那个时候就是泥巴路,包包坑坑的,一坑坑的水,不说开车,就是骑摩托车也完全走不了。以前下雨就基本出不了门,有时水大点就把路淹了,下雪结冰也就不能出门了。”
自2017年11月实施“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大溪旅游公路以来,这条路才真正得到了修整,2018年10月,一条长4.7公里的柏油路全面竣工。
平坦的道路,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行走身上尘,一步一脚泥”的境况,林毓森逢人就夸:“现在有东西运出去,车都可以开到门口来,校车也可以直接接送学生接到家门口,自己出门也可以有车出去了,几十分钟就可以到红花套。路好了,心情也好了,幸福感也高了。”
“出行难”的破解也为大溪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的改变,对近五年来我们村脱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产业发展转型、走向乡村农旅融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条路就是我们的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红花套镇大溪村党总支委员方秉华说。
大溪村只是红花套镇农村路网交通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该镇紧扣美丽宜道、四好农村路和产业致富路建设主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
红花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兆根介绍:“过去的五年,我们共新建水泥路131条,91.6公里;提档升级28条,36.8 公里;配套国家柑橘公园路网建设提档升级15条,44.8公里;实施安全畅通工程,安装设置、标准化护栏、减速板等道路安全防护设施59条,101.3公里,实现了户户通公路,村村通柏油,国道、省道、县道、村道有效贯通的新格局。”
五年来,我市聚焦国家“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标准,打造农村公路“一轴六环”骨干路网,累计完成农村水泥路硬化508公里,提档升级417公里,高标准创建“美丽宜道”1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基本形成“1小时通达圈”。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效。
宜都长江大桥作为G59呼北高速上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建成通车后,将G59呼北高速当阳至枝江段、宜都至五峰段全面连通,成为鄂西北与湘西地区之间的省际快速通道。
而对于市民来说,宜都长江大桥的修通,不仅方便了出行,更是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增收致富的“大门”。
“现在这个桥修好了,我们出去旅游和走亲戚,就更加方便了。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企业落户,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高兴,也是很自豪的一件事。”陆城街道中笔社区居民吴春玲说。
陆城街道太保湖村党委委员妇女计生委员吴小娟是当阳人,以前回家需要绕行至宜昌,宜都长江大桥的通车,让回家之路更近了,“以前回去至少要一小时四十分钟。现在大桥修好之后,回家花费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非常便利。”
五年来,我市共完成交通固定投资93.2亿元,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市内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余公里,东南西北向均实现双通道出行。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的宜都市新客运中心于2019年12月成功搬迁运营,日均发送旅客达3000人次,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客运候车亭112个、招呼站208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5条,实现村村通达客车;投入新能源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共计53辆,城区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城市智能公交站台、城市公交移动支付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城市公交全面形成快捷支付的新局面。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尧方表示,“十四五”期间,宜都交通运输将立足“三示范四节点”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完善市内交通骨架网,畅通宜都对外交通运输格局,全力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全域公交省级示范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优质高效,巩固提升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发展成果,为宜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融媒记者 周传峰 见习记者 余智文)
责编:李虹
审核:党艳秋
投稿邮箱:yidu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