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气体或颗粒有关,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明确诊断。
慢阻肺是目前全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的咳、痰、喘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确诊时肺功能下降已较严重。公众对慢阻肺知之甚少。许多人只知道老慢支、肺气肿,却不知道慢阻肺。不能坚持吸入药物治疗常常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反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慢阻肺专“盯”五类人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吸烟(包括主动以及被动吸烟)、吸入生物燃料燃烧的粉尘颗粒、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元)暴露、空气污染和幼年呼吸道感染等。
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烟草烟雾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氢氰酸等会对气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导致气道狭窄甚至阻塞。吸烟时间越长,这种毒性危害也就越大。
不仅如此,被动吸烟的危害也已被证实。积极戒烟不仅可以降低罹患慢阻肺的风险,还能预防包括肺癌、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同时也可以减少家人由于被动吸烟而罹患疾病的风险。除此之外,肺部发育不良、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等,都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原因。
以下均是慢阻肺的潜在高危人群:
1.慢阻肺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所以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2.儿童时期曾罹患呼吸系统疾病者,如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
3.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包括被动吸烟者;
4.有职业暴露的人群,如矿山作业工人或者油漆工等;
5.农村地区用秸秆烧火做饭的人群,油烟是造成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人群在35岁以后或40岁以后,应该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
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慢阻肺本质上是长期微小损伤的累积,也就是说,慢阻肺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疾病的早期,患者无症状或只会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咳痰,往往不能引起重视,殊不知这正是气道受损、产生炎症的警报。
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的症状,典型的表现是“气流受限”,也就是呼吸困难,并且该症状会进行性加重。患者往往到了这时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但此时疾病已经处于不可逆的阶段。药物治疗仅能减轻症状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
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现,特别是长期吸烟者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与治疗干预的时机密切相关。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慢阻肺早期诊断率很低,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听话”的患者最获益
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也是不同的。
在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目标是去除危险因素,防止患者进入急性期,稳定患者的病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主要的措施是戒烟。以吸入性药物为核心的治疗方案是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首选。患者还可以采用长期家庭氧疗及呼吸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
对一些早期患者,由于症状轻微,用药之后也发现“效果不明显”,有时就会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坚持长期用药对于预防病情加重和控制病情发展十分重要。
慢阻肺病情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就是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引起的感冒。患者自行停药或者用药不规范也可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体质,预防感染,遵医嘱,坚持规范服药。
除此以外,康复训练对患者也有重要意义。医生可在综合评估活动能力及合并症状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呼吸训练方案。
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测:
1.经常咳嗽吗?
2.经常咳痰吗?
3.在爬楼梯、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4.超过40岁了吗?
5.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吗?
如果以上问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回答“是”,那就应该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