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故事片《伴我远行》
□王广宜
《伴我远行》像一泓静静流淌的清江水,如一缕轻轻拂过的三峡风,似一阙百折不回的奋进曲,把残疾女孩儿林冰清艰难创业、自强自立、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
《伴我远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宜昌本土电影。人物原型李玉洁、编剧、导演等主创均为宜昌人,所有外景地全部在宜昌实景拍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江一景,熟悉而又亲切。纵观全片,我感觉有如下几个特点:
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阳光下的清江水、晨曦中的柑橘园、夜色里的环球港、奔涌翻腾的泄洪闸、三峡工程博物馆……这些宜昌人熟悉的地方,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剧中人物的特定环境里。特别是对人物原型、全国自强模范、宜都残疾女孩儿李玉洁自强自立事迹的改编与升华,既突出了本土故事的原创性,也显示了编导驾驭生活素材的艺术功力。
张弛有度的叙事结构。“这个病,就是不死的癌症。”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把女主人公面临的严酷现实一下子推到了观众面前,接着是女儿阳台上拄着双拐准备跳楼的背影,母亲从茶几上悄悄收起的剪刀,情节的紧张感和矛盾的尖锐性使得观众屏住了呼吸,心潮随着片中人物的命运而上下起伏。而男主角盛子安的出现,又给林冰清枯寂的心田荡起了一丝情感的涟漪,使观众对他俩相知相扶的爱情充满了期待。剧情也就在这一张一合的发展中徐徐展开。
简洁巧妙的人物关系。由于女主人公林冰清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如果镜头老是集中在只能坐卧的林冰清身上,则难免呆板沉闷。因此,影片巧妙的设置了两个配角,一个是妹妹小洁,是父母准备百年后让其照顾残疾姐姐的,既暗示了姐姐病情的严重,也折射出父母的艰辛善良;另一个是闺蜜琪琪,这条辅助线与林冰清励志爱情主线形成强烈对比,嫁给富豪的琪琪在林冰清自强自立精神的感召下,从失败的婚姻阴影中勇敢的走出来,重塑了一个现代青年自我救赎和重新奋飞的崭新形象,从而也避免了类似题材影片“工具人”的窠臼。
意味深长的镜头语言。94分钟的影片,以阳光明亮的影调为主,有不少寓意深长的镜头设计,例如母亲悄悄收起的剪刀,老式的“三五牌”座钟,父母手中几乎全是皱皱巴巴一元纸币的钱包……都显示出导演深谙“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电影语言精髓的专业素质。我注意到影片有不少人物脸部特写和近景景别,这既考验女主角的表演功夫,也让观众明显的感受到剧中人物微妙的心灵颤动和情感变化。还有许多长焦和变焦镜头的使用,前、后景和虚、实景转换极快,使影片镜头灵动而流畅。特别是片尾林冰清走下轮椅,和盛子安在逆光下牵手走向远方,既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灵魂远行和精神相伴,也暗合了《伴我远行》的片名,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美感和诗意。
电影音乐被称为电影的“第二台词”。本片一开始,人未入画,悠扬婉转、如泣如诉的主旋律便缓缓响起,迅速把观众带进揪心的剧情之中,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音”。以后每当剧情、场景突变或人物情感、心理变化时,音乐都会恰到好处的响起,而且不断的变换配器,如弦乐(提琴)、管乐(小号)、弹拨乐(吉他)等,节奏也或徐或急,音高或强或弱,非常准确的起到了推动剧情、烘托气氛、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
当然,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伴我远行》也并非十全十美,也还留有一些遗珠之憾,如人物称谓的地域性等。但这丝毫不影响该片作为一部青春励志、赏心悦目、接地气、有骨气、扬正气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