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将军村里忆将军 以路为轴谋振兴

百年前,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走出了一位红军师长——叶光吉,他曾是贺龙麾下的“三大猛将”之一。百年后,在这片留有深刻红色印记的土地上,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发展绿色产业,传承红色精神,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片片茶园葱翠欲滴,条条道路交错纵横在将军山村。从空中俯瞰,一条狭长的古茶道在山林中若隐若现。这条一米多宽的石板路,曾是当地人前往五峰的唯一要道。而今,宽阔平整的陆渔一级公路已取而代之。一新一旧的两条道路,见证着将军山村的变迁。

将军山村,南接渔洋河,东临梁山。一河一山,曾经把将军山村隔绝成一个闭塞的山窝窝。交通,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村民杨德海:“原来没得什么交通,没得路,那完全是泥巴路,背篓背啊、扁担挑。”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信息不通,商贩不流通,外界因素不能到里面来,里面也看不到外界,完全就是一个狭小自闭的空间,根本上谈发展的话,那就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发展。”

将军山村一直在努力突破交通的桎梏,崎岖的村道连接了乡道,再通过蜿蜒的乡道连接上省道。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鸦来复线建成通车,虽然只是一条碎石路,但却是将军山村的第一条公路。2000年,鸦来复线提档升级为325省道,原来的碎石路变成了柏油路。2012年,全长53公里的陆渔一级公路建成,穿宜都、五峰、长阳三个县市,与而后建成的雷梁旅游公路,一横一竖交错辉映,成为将军山村的交通主干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也让村里的主导产业茶叶一路顺畅地运往山外。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村民杨德海:“路修好了,别人也愿意进来,我们自己出去也方便,特别是贩子肯进来。”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外面的企业入驻到本乡镇了,原先我们说茶叶愁销路这个事,自从这个路修好了之后,就从来再没有遇见这样的情况了。”

路通了,茶商茶厂进驻了,茶叶成了带动当地致富的“金叶子”。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将军山村在户户通公路的基础上,还在一块块茶园间修建了宽2米的机耕道,方便茶农运送农资。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现在所有农家肥的运输,全部都是靠电动三轮车,或者汽油三轮车直接运送到田里。在农民增收的同时,让他感觉到做一个新型农民,是一种享受型的,还是蛮喜悦的。”

道路在延伸,乡村在发展,红色文化在传承。在将军山村的光吉广场,立着这样一座雕塑:铁拳紧握,举起军号,时刻准备吹响奋进的号角,时刻提醒人们,这里曾诞生过一位对党赤胆忠心的红军师长——叶光吉。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条路,名叫骡马古道,是红军师长叶光吉当年走过的路,当时他的骡马大队就是通过这条路,来往于鹤峰和宜昌之间,把本地的物资带出去,把外面的物资运进来。”

眼下,将军山村正在计划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环线。环线中,最关键的节点,就是即将重建的叶光吉旧居。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第一是对叶光吉的旧居进行恢复性的建筑。再一个就是在他的出生地,借助原有老房子进行改造。另外还兴建一部分骡马大队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骡马棚、马厩之类的。因为叶光吉参加革命之前,是专门从事运输的。”

建成后,叶光吉旧居将与潘家湾革命烈士陵园、光吉红军广场等串联起来,成为学习、传承先辈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晓晓:“比如说革命餐馆,忆苦思甜农家饭。甚至还有村民现在就在提前谋划老物件的展示,比如说草鞋、自制的雨衣,进行销售。我们村里也想借助这个机会,打造一个研学基地,所以不管是从村集体来说,还是农民来说,在乡村振兴上面,会实实在在为群众带来收入。”

以绿色为底色,以红色为本色,在条条大路的串联下,将军山村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