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奁具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诗句中提到的“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容器。奁一般比较低矮,以圆形居多,其次为椭圆形和长方形,偶见正方形。直壁,底多平底,由盖和器身扣合而成,器盖与器身的扣合方式可分为直口和子母口两种。
奁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淳于髠(kūn)在《说苑》中提到,“奁”为周朝末年用语,当时有“一奁饭”之谓,乃盛放食物之器具。从此记载来看,奁最迟出现在春秋时期,汉晋时期最为流行,产生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后汉书》曾记载“视太后镜奁中物, 感动悲涕。”李贤注:“奁, 镜匣也”。表明了奁在汉代时主要是作妆具使用,内部装有梳妆所用的镜子。汉晋之后的考古发掘中奁所装的物品越来越多,不仅可以放置梳妆用具,也可以放置食品、书简等,后期甚至将妇女梳妆盒里的化妆品皆称为奁资, 并且引申为遣嫁的器具与财物。
花瓣式漆奁图片
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奁的功能逐渐由妆盒发展为高型家具,奁的形制与装饰和材质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奁的形制除了传统的圆奁、方形奁等,还在发展中出现双层奁、子母链等特殊形制,宋代出于审美需求还出现花瓣形状的奁盒。纹饰方面,奁的装饰花纹种类繁多,包含弦纹、云纹、花卉纹、草叶纹等不同纹饰。在外形随着时代审美不断变化的同时,奁这一器具的材质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奁就材质可分为木、土、金三大类。木类有漆奁、竹奁、藤奁, 土类有瓷奁、陶奁, 金属类有铜奁、银奁。这三类奁具中木类与土类奁具数量较多,金属类发掘出土较少。
图中瓷奁现藏于宜都市博物馆,1985年出土于宜都陆城刘家老屋三国墓中,三兽足,平底,口径24.5,高16.8,奁盖完好,呈寰形,器身为深腹,瓷奁外壁与奁盖均以弦纹为装饰。瓷奁作为奁具类型的一种,凝结了时代的工艺与审美,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器物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瓷器制作工艺的进步,青瓷器开始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并由于价格低廉等原因逐渐成为当时主要的生活用具品类。瓷奁也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奁的历史不仅反映中国古代妇女化妆用品、用具的演进,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与审美取向的演变。每个奁具都是其对应时代社会文化、生产技术与审美崇尚的共同结晶。虽然奁至明清时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其所蕴含的珍贵文化内涵并不会一同寂灭,奁具作为中国古器物的代表之一将恒久闪烁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