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揭晓!宜都两作品获奖

近日,由湖北省文明办主办、湖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讲述红色家风 传承红色基因”音视频征集活动落下帷幕。《让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等30件作品获优秀奖,《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家风故事》等40件作品获入围奖。

其中,宜都2件作品获奖,分别是宜都市创新实验学校周奥洋《一件旧棉衣背后的故事》视频作品获优秀奖,宜都市审计局曹丹《一轴<诫子书>家风淡泊志》音频作品获入围奖。

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吧!

《一件旧棉衣背后的故事》

周奥洋

《一件旧棉衣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讲述红色家风 传承红色基因”,我是诵读人周奥洋,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件旧棉衣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徐荣耀故事馆,一起去听一听这个故事。

作者贺雷生的父亲就是今天的故事主角贺炳炎上将,1913年2月,贺炳炎上将出生在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的一个贫困雇农家庭,1929年,他投身于工农红军,在他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负伤11次,身上留下16处伤痕。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1935年12月,在湖南瓦屋塘战斗中,右臂被敌人的一串机枪子弹打断,一时血流如注,生命垂危,医生只得含泪紧急为他实施截肢手术。从此“独臂虎将”的美名享誉全军。

贺雷生是贺炳炎上将的长子,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特别俭朴的人,对他们兄妹6人很严格,平时从不给他们零花钱。他自己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穿的衣服总是补了又破,破了又补,衣领穿破了,把右袖截下来补,左袖穿破了,还是把右袖截下来补。他的一件旧棉衣,穿了9年,直到他逝世前的那个冬天还在穿。

这件旧棉衣如今陈列在宜都市博物馆,不仅是贺炳炎上将百折不挠、无所畏惧驰骋沙场的见证,更是贺炳炎上将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家风见证!

今天,在贺炳炎将军的故乡宜都市,为纪念贺炳炎上将,建设了贺炳炎红军小学,建立了贺炳炎生平陈列室,英雄的业绩励后人,将军的精神代代传,宜都经济社会发展跨上快车道,这个鄂西小县城蜕变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市。

《一轴<诫子书>,家风淡泊志》

曹丹


图为曹娟家中客厅悬挂的《诫子书》


一轴《诫子书》,家风淡泊志

每次回到父母家中,进入客厅引入眼帘的,就是一幅“诫子书”的卷轴。

每次家里的小朋友调皮了,接受的惩罚就是站在卷轴下背诵“诫子书”。所以,这幅“诫子书”的卷轴在家中地位是极高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我们还不能懂这句话的意思时,就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中。而每个出生在这个家里的小宝贝,学会的第一段古文,也是这段“诫子书”。

儿时不懂淡泊之深意。只羡慕别家孩子骄纵奢靡的飞腾着,而我们则是清汤寡水的平凡着。有时候嫉妒起来,甚至会怨起父母为何不冲破藩篱也去经商赚大钱,让我们也刁蛮的穿行于世。现在想想,实在愧对这一卷轴的日日相对。

回想父母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一生就偏隅于一个小县城。他们的儿时,似乎什么苦难都尝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九七下岗大潮。这一生,他们就好似在浪里扑腾。

他们会在委屈时唠叨两句,却从未停止继续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做好他们那份平凡的工作。他们就是用一份平凡的工作,营造了一个恬淡温馨的家,让我们健康的成长。他们从不支持我们去享受金钱带来的欢乐,但是近乎执着的教导我们要在学习中求得人生的方向。他们没有去计划过买房炒房的机遇,却舍得将全部积蓄用以我们的求学之路。

待我考上大学,离开家走出那个小县城;待我结婚生子,在另外一个小城市建立起自己的那份小家;在我的孩子也开始需要我给予她关于成长的教育时,我才如醍醐灌顶般懂了“诫子书”中的那谆谆教诲,才懂了父母那偏隅一处的心境。

那不是平庸,而是通透的看过世间沉浮后,沉淀至骨子里的宁静致远。

我想,就是这份淡泊宁静的心境,让他们看懂了浮华背后的泡沫,看懂了生命的真谛在于静默。

平淡是真,宁静是真,致学是真。如今,我踏入了审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审计人,我渐渐明白了那卷“诫子书”的真正意义:平凡不是随波逐流,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执着的坚守,绽放自己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