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宜都阔步迈上新征程——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

宜都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宜都形成“水、铁、公、空”多式联运的复合型综合交通体系 周星亮 摄


2021年1月6日,宜都港开启首单集装箱业务 朱灿义 摄


宜都市民活动中心成为市民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王家畈镇万亩优质茶园基地 望作信 摄


“四好农村路”古樟线带动万余茶农奔富路 望作信 摄


潘家湾土家族乡吕家坳易地扶贫安置点 王毕山 摄


宜都市志愿者开展文明出行劝导活动


苏强格智能制造产业园


宜都星兴蓝天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建成投产


东阳光冬虫夏草三期厂房车间 徐磊 摄


湖北宜都化工园园区一角

过去五年,宜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负重拼搏,砥砺前行——

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关改搬转”迎来绿色蝶变,“两江一河”网箱成功拆除,长江岸线全面修复,交出了一份既优且美的绿色答卷;

产业发展全面突围,“一区四园”完美蝶变,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宜都制造”享誉全球,宜都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持续进位,交出了一份竞进提质的发展答卷;

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上榜“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榜,民生实事件件落实,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增强,交出了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奋进“十四五”,宜都自我加压,响亮提出了“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没有天花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说,要跳出宜都看宜都,跳出湖北看宜都,敢与大的比规模、敢与强的比水平、敢与快的比速度,以“二次创业”精神实现千亿五十强目标。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开局“十四五”,一场声势浩大、气势恢宏的大会战已在两江之滨全面展开——

今年6月8日,宜都星兴蓝天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建成投产;9月1日,全国首个县域第四代万达广场落户宜都;11月5日,兴发集团年产50万吨磷酸铁和磷酸铁锂项目开工;11月11日 ,总投资80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签约;11月29日,投资60亿元的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签约……

■ 产业聚能——

六大支柱强势发力

“一区四园”再开新局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漫步宜都,产业生机勃发,发展触目可及。

全国千强乡镇枝城,塔罐林立,车辆穿梭。

宜化楚星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袋袋化肥从生产线上“流出”。“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2亿元,较去年翻一番还多。”公司副总经理韦斌难掩兴奋。

鄂中化工磷石膏生产线上,液状磷石膏神奇转变石膏板。“引进先进科技,实现变废为宝,年创产值可达1.5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

“产业、产业、还是产业,宜都要实现百强进位,发展产业是根本。”谭建国强调。

近5年,宜都推动传统产业“有中生优”,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转型发展;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强势发力,宜都跻身中国工业百强第75位;拥有磷酸奥司他韦(可威)、紫外线吸引剂、化成箔、大环内脂内抗生素、世界首创仿生态技术人工抚育冬虫夏草、电子级钡盐等6个全球最大的产品生产基地。

近5年,宜都累计引进亿元项目203个,到位资金超1700亿元。东阳光、兴发、宜化楚星、鄂中化工、华阳化工等实力企业在宜都开花结果。

35个产业项目落地,8家企业建成投产,跻身全国第五批绿色园区,湖北宜都化工园是宜昌化工转型的“主战场”。星兴蓝天、华昊新材料、华阳化工等企业在这里开创多个行业第一、世界之最。

园区建设是宜都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宜都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湖北宜都化工园、高新技术示范园、双创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

化工园区重点抓好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等重点项目落地,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着力推进落户项目的开工进度,双创园区以高端、智能企业产业群为主,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围绕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和原料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 项目提速——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优化环境只争朝夕

滚滚长江边,东阳光产业群傲然屹立。

2001年4月落子宜都,历经20载年岁月洗礼,东阳光对宜都投资的砝码一次次加大。从最初的化成箔到磷酸奥司他韦、仿生态抚育冬虫夏草、大环内酯、基因重组胰岛素,再到如今的高端电池铝箔,东阳光不断丰富产品业态,缔造了领秀全球的传奇。

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项目建设是“头等大事”。宜都围绕产业发展,强链补链,补齐“短板”,大招商、招好商成为全市共识。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不断打造健全的法治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宜都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抓作风”,坚持“产业兴市、项目兴城”战略,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宜都。

该市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康养产业、农业产业化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大力招引更多“建链、补链、强链、长链”的项目,争取每月摸排储备一批、跟踪洽谈一批、推进签约一批产业链招商项目。

今年,宜都围绕硅和精细化工产业链,引进上海舜成、南京派诺等项目8个、协议投资25亿元;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投资11亿元的国信优助铜材料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苏强格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引进总投资80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

2020年,宜都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得分87.17分,位列宜昌第一、稳居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是发展“催化剂”。该市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三级办公制”,书记、市长每半月专题办公,实施“一线工作法”,所有工作月度化、项目化、清单化,强化在线督查,挂牌督办。

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奖罚制度,以“增贷款、增订单、增服务、增扶持”为主要方式,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营商环境的“温度”促进项目投资的“力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15分钟便企利民服务圈,推进“一事联办”。深化“双千”活动,实行“店小二”挂牌服务,推进“四增”活动,随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协调存在困难、收集合理建议,力争取得更多实效。

■ 融圈入群——

松宜携手协同发展

市县先行争当示范

宜都与松滋,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省委要求,“宜荆荆恩”城市群要树立“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奏好“联弹曲”;宜昌市委要求,“区域合作、县际先行”是发展主流,县(市区)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宜都深入贯彻省委、宜昌市委相关要求,携手松滋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

5月25日,“宜荆荆恩”城市群宜都·松滋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宜都召开,双方签署了《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备忘录》;

7月31日,宜都·松滋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举行了首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涉及项目51个,总投资343亿元;

11月16日,宜都·松滋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举行第二次联席会议,两地达成“161”的发展成果:统一编制化工园区规划,推动宜都化工园和松滋临港化工园连为一体,打造千亿化工园区;推进飞地经济、要素保障、招商引资等6个具体事项;联手建设疏港铁路。

这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协奏曲”,更是长江经济带上“珠联壁合”的生动演绎。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谭建国指出,宜都与松滋联手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意义重大,宜都要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中展现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两地创新制定组织领导、联席会议、政策沟通、产业转移、要素流动等合作“大框架”,明确在产业集群协作、科技创新协同、交通互联互通、区域开放合作等七大领域合作的“线路图”。

以“线路图”为基础,两地将推进焦柳铁路·枝城港·车阳河港多式联运项目,将松滋和宜都两个港区通过铁路连区成片,宜都枝城港和松滋临港连线成环,实现水运与铁路运输无缝对接,两地年货运能力将突破8000万吨,成为中部多式联运综合枢纽。

两地共同编制《重点项目任务清单》,确定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文旅康养、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应急救援等6大类、13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356.1亿元。

根据规划,宜都、松滋将建成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世界级磷化工产业基地。目前,双方正在合力推进磷石膏资源库、综合管廊建设,提升磷石膏资源利用水平。

下一步,宜都与松滋将扎实推进发展战略协同、体制机制对接、基础设施互联、区域市场互通,走出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路子,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 社会治理——

文明创建争当典范

“三治融合”领跑全省

市民推窗见绿,街道干净整洁,乡村和谐静美,“好人”荣耀全城……在宜都,文明是一个符号,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宜都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把文明创建纳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筑牢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根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把创建重点延伸到行业窗口、基层站所、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实现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全覆盖。

建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市级领导联系342个小区,市委书记、市长领办问题最突出、整治难度最大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探索出“5462”实践路径。加大对李玉洁、徐荣耀、刘大卫等“中国好人”的宣传、推介力度,让“好人”成为全社会共同推崇的“道德榜样”。

郡县治,天下安。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省“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唯一试点县市……一块块“金字招牌”诠释着宜都基层治理的力度与深度。

宜都市委市政府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法治思维渐入人心,道德风尚逐步形成,自治活力得到释放,基层政权更加巩固。

网格化管理应时而生。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成为宜都市乃至全省第一块“试验田”,该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告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穿不进针”,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难题。

在农村,每村推选一名后备干部或“大学生村官”担任网格信息管理员,各村民小组推选一名兼职网格员,统一工作职责;在城市,149个网格均配备专职网格员。

队伍建起来,基层活起来。该市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和一组一格的标准,将全市划分为998个基本单元网格,统一制作1:2000村电子地图,实现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网格全覆盖。

■ 民生实事——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幸福宜都提档升级

山水相依,炊烟袅袅。乡村振兴,宜都一直在路上。

“十三五”期间,宜都完成交通固定投资93.2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含高速公路)达到3657公里。累计完成农村水泥路硬化508公里,提档升级369公里,新改建桥梁17座。

曾经的枝城镇架锅山村交通闭塞,产业发展无门路。近年来,在政府倾力帮扶下,村民通过种植小水果发家致富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精心打造的“十里桃花红”项目成为网红打卡景点。

红花套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让柑橘、鲜笋等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组织电商专项培训12场15000余人次,南桥村电商大户周国兵,每年通过网上销售柑橘800余万元。

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9923元、23276 元,较过去五年增长39.3%、41.5%,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全面小康指数全省第一,荣获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

这是一组“亮眼”的数据,数据的背后,是宜都人民显著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百强县市带给40万宜都人民的“民生红利”。

赏湖景、游步道、跳广场舞……傍晚时分,宜都市民活动中心进入“欢乐时光”。作为宜都最大的综合性民生工程,该中心涵盖会展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场等场馆,带给市民全新的生态绿色体验,成为宜都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城区入口,宜都万达广场施工如火如荼。这是全国首个县域第四代万达广场,由宜都市人民政府与万达集团、九州方园集团联袂打造。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宜都城市品位、提质城市品牌,带给市民集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全新体验。

为破解城市停车难题,宜都市城投公司创造性提出“车共体”方案,打造共享停车的“宜都模式”。通过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整合城区公建停车场、路边车位、机关事业单位及住宅小区车位资源,错时共享,实现高效停车、智慧管理。

在红花镇大溪村“竹居”易地搬迁安置点,绿树环绕,生机盎然。74岁的低保户邹庆直老人说:“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们修建了如此好的安置房,出行、购物都非常方便!”

■ 基层党建——

红色领航强项固本

“筑堡工程”激活动力

党建是魂,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11月30日,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首次主题党日活动在指挥部召开,15名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为确保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如期推进,宜都市从各部门抽调20余名精干的党员干部服务项目建设,通过党建引领谋实事、出实招、做实功,让红旗在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近年来,宜都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疫情防控、决胜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用过硬的党建成果谱写发展新篇。

五眼泉镇弭水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镇党委着力建强班子,引进本村能人刘大卫回村当村党总支书记。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为民办实事,村党组织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磁铁支部”。

2014年,“磁铁支部”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投资5000万元建起国家4A景区三峡九凤谷,带动700多名村民吃上旅游饭;在产业带动下,2019年弭水桥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2020年,宜都启动“磁铁支部”建设年活动,要求全市农村(社区)磁铁支部达到50%,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80%的市直单位党组织达到“磁铁支部”标准。

宜都聚焦“党性强、服务强、带富强、理事强、自律强”的“五强书记”标准,坚持从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转军人、回乡大学生等人才中选拔村书记。最美支书吴界、扶贫书记龚拥军、民情书记周呈东等一大批自身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经营头脑活的“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山乡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今年,宜昌市全力推进党建引领“筑堡工程”,宜都闻令而动。陆城街道锦江社区作为全宜昌市试点社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依托“家+”驿站建强基层服务阵地,依托“红立方”建优基层服务铁军,持续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谭建国表示,未来五年,宜都将围绕宜昌“六大目标定位”整体部署,加快形成“一主引领、一带支撑、一区协同、一体发展”区域发展布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效、高效能治理迈上新台阶、高素质人文获得新提升,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奋力谱写宜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李广操 朱灿义

本版图片除署名均由宜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