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新,男,1958年出生,宜昌市黑仔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文化自愿者,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行知民俗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团副团长。
“千户飞歌” 传播乡土文艺“24年不辍”
在宜都市红花套镇,有一个土生土长、名号响亮的民间文化达人:高高的身材,黑黑的脸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因为打小就皮肤黝黑,乡亲们习惯喊他“杨黑子”;又因为很早就组织了一个歌舞团队,老百姓常常称他“杨团长”;还因为近年新当选县市两级的民间文艺协会负责人,不少人礼貌尊他“杨主席”。
从1994年组建宜都区域第一个家庭乐队,24年扎根乡土,不改痴心摸爬滚打。60岁的杨培新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和一场场生动的实践,竖起宜都乡村文化一面鲜艳的旗帜。
从“家庭成员小乐队”到“远近闻名大传媒”
领头传唱乡村文化好声音
杨培新高中毕业,音乐天赋极佳,歌唱得好,二胡、笛子、手风琴门门在行。1992年夏天,他在宜都枝城镇街上看见一吉他歌手以每首10元点唱歌曲,不到两小时,歌手轻松赚到200小费。杨培新深受启发,萌生了组建“农民艺术团”的念头。
俗话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缺人手,他率先动员两个弟弟参加,弟弟们说他们什么都不会,他说:“只要你们参加,我包教你们。”缺歌手,他动员天生好嗓子的爱人参加,妻子廖宙远有中师文凭,不愿意放弃教师职业,为此,两口子差点闹离婚,最后还是犟不过杨培新,辞职支持丈夫创办农民歌舞团。
第一次演出,是黑仔歌舞团成立的第二天,本村一个农户儿子结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他们热闹热闹。6位演员轮番上场,又唱又跳,没想到“一炮打响”。
从1994年开始,历经24年“滚雪球”,坚持为百姓演戏,与群众同乐,其足迹遍及宜都、枝江、长阳、五峰、兴山、秭归、夷陵区、猇亭区等,甚至辐射到湖南省的一些乡镇,累计演出达7000多场,年均出场300次。先后受到县、地、省等表彰奖励30多次,其事迹被三峡日报、荆楚网、农村新报、文化报、人民网等各级主媒体报道推介。2014年3月,杨培新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2016年获“宜都市民间文艺突出贡献奖”。
如今,升级后的黑仔文化传媒公司有2班民间吹打乐、1个管弦乐队、固定演职员25人、机动演职员80多人、拥有860平方的固定排练场所、6套舞台设备、8台工作车辆、演出资产150多万,成为宜都区域“响当当”的民间文艺团队。
过去的“歌舞团长”,今日的“民协主席”
数年中,牵头挖掘乡村文化好精华
因为传播民间文艺成绩突出,杨培新2015年6月当选为宜都市民间文艺协会主席,2018年5月当选为宜昌市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宜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身为民协主席,杨培新主动担当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赵兴寿是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村的“谜篓子”,先后出版了《青林寺谜歌》等九本著作,曾带着青林寺谜语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接受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专访。为保护青林寺谜语非遗文化资源,杨培新积极奔走,2018年4月,终于促成“宜昌梦想城青林寺非遗(谜语)传承基地”在宜都国际柑橘公园(青林寺)挂牌,“谜语大王”赵兴寿受聘为研学导师,帮助青少年学生通过游学,长见识,接地气,实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
位于清江河边的高坝洲镇白鸭垴村石场坡,因出产质地优良的石材远近闻名,古往今来,形成了以石帮、船帮、客帮为主体的“三帮文化”,也孕育了无数的民间故事和江湖传说,成为民间故事的富矿之地。杨培新与”中国故事之家”徐荣耀一起,组织民协队员,5次到白鸭垴村采风,收集整理,在高坝洲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编印出《白鸭垴民间故事》丛书,目前已同出版社签订协议,今年“国庆节”前,可正式发行面世。
2017年5月29日,端午节之际,杨培新带领20名宜都文化自愿者在红花套村上演了《文化兴村看红花》乡土文艺晚会,1000多名村民踊跃参与,许多村民利用微信现场转播传颂。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杨培新组织宜都民间文艺爱好者,迅速组建了文艺轻骑小分队,深入街道、乡村、工厂,以快板书、宜都渔鼓、讲故事、快闪等多钟形式,用方言土话宣讲十九大精神,受到干部群众欢迎。
杨培新本人和宜都民协还积极创作好作品。原创故事《陆城风流》、《转珠子》、《良心》连续三届获得宜昌市故事大赛一、二等奖。2012年在“龙腾盛世年,福满宜都春”电视晚会上,杨培新儿媳妇张玉娥领衔主舞,儿子杨世佳伴奏的宜都梆鼓《福到我家》荣获新节目创作表演优秀奖。
2014年12月5日,是国际文化自愿者服务日,杨培新和他的团队精心策划出弘扬地方民间文艺的节目,连续到4个单位送演出。宜都市今果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曾凡贵用顺口溜点赞:“天寒地冻起春风,大戏送到我家中,乐得乡亲放声笑,喜得桔林摇金钟,来年今果果更红。”
“掏腰包”修建家庭文化广场,“倒贴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多年来,带头弘扬乡村文化好新风
杨培新一家音乐细胞浓厚,“杨家大院”成为红花套镇家庭民间文化的标杆。杨培新的母亲是上世纪生产大队秧歌队骨干队员,80高龄,仍能完整唱出《十爱》这首广为流传的民间情歌。爱人兼任摄影师,媳妇是歌手和舞蹈演员,儿子工作休假、现场伴奏,6岁的小孙女歌舞表演超出一般小朋友。2016年,自掏腰包40万元,修建了2500多平米的家庭文化广场,吸引周边村民唱歌跳舞。
“提上两壶酒,山乡走一走,拜望文艺家,新年再携手,撸起袖子干,挥毫写春秋。”民协属于社会性组织,一无机构编制、二无经费来源,活动资金全靠“化缘”,杨培新常常“倒贴钱”。2016年当上民协主席后,团年饭一下桌子,立马驱车到谜语大王赵兴寿、丁开清、故事家徐荣耀、陈泽伟、汪光发,雕塑家周长青、奇石大王孙军等10多位民间文艺家家中拜年,连续两年,慰问礼物开支两万多元。
近些年,杨培新不计报酬、抽调精干演员,义务参加了宜都“春之声”首届文艺调演,宜都市秧歌舞比赛,宜都新农村文艺调演,宜都市第四届文化艺术节,陶行知民俗文艺发展基金会两届宜都春节文艺晚会。多次代表村委会参加了劳动者之光文艺汇演、庆九九重阳文艺汇演、宜都民间文艺团体汇报演出、庆祝建国60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
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为非遗传人汪光法《桔乡笑林》首发、李定富《将军山故事》首发、陈泽伟农家故事会演讲、徐荣耀从艺50年捐书等活动,提供音响、搭台布景50多次。开展进工厂、军营、机关、学校义务演出250多场。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捐物、扶贫救助,折合资金16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