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励志伴童年

- 文 潘祖德 -

“爷,瞅瞅你这小日子多滋润……”七岁胖妞姗姐说。

“是啊,挺幸福的!”刚满五岁的大眼妹玲,一旁帮腔。

双休天。早餐后正闲坐在沙发上的覃大爷,手握遥控器还没来得及打开电视,口齿伶俐的两个孙女便模样认真地调侃起来。

“是吗,你俩怎么看出来的?”爷对视姐妹疑惑地问。

姗姐赶紧扳着小指头数落,“瞧你这一天,不用上班,不用上学”;玲妹在一旁掺和抢着打“冷补巴”,“还有你这小烟抽着,小酒喝着”;姗姐像个解说员,指着爷爷的手继续渲染,“还有,这遥控器把着想看啥就看啥……这每天的甜蜜日子还过得蛮‘拽’呢!”

“怎么了,你俩羡慕啊?”覃爷被呛,憋住笑反问孙女。

“谁不羡慕,到了月底‘退休金’直达,那简直叫人生的巅峰吔!”圆脸姗小嘴“叭叭”不停。她所指的退休金,实际是爷爷每月享有的农村“养老金”。“你瞧瞧我,回来就得写作业,写完作业要练琴,练完琴还得学舞蹈,这一拨一拨的,那就俩字……”机灵妹一唱一和补叹“太累”。萌娃姐妹,简直就像一对天赐的相声搭档。

“你俩应该是在为梦想而奋斗呀!”爷爷差点被两孙宝一阵“怪论”给堵住嘴,当然也为她们能言善辩的口才而暗自庆幸。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覃爷逗娃,回头反将姗姐一“军”。

“我嘛,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直接退休’,过上你这样的神仙生活!”“啊?”爷爷惊诧,正欲追问却传来奶奶的督查——

“你们爷孙几个在讨论什么呀,姗儿练习还没动手……”

姗姐两手一摊,白了爷爷一眼,“哦嚯,重活又来哒!”

姗宝在镇小念二年级。小妹玲玲马上告别幼儿园,就要和姐姐一起上小学了。父母属于北漂“返乡族”,目前在城里一家企业安营扎寨。离家四十余公里,刚买车购房,打算为小公主未来几年上学作些铺垫。爷爷奶奶算是每天累得驼子不伸腰,地里活要干,种完玉米栽红薯,还有园子的分季蔬菜要种满;坡田几亩茶也得管好,一年几季采下来还能挣个万儿八千。除了以上生产合作,老两口还有分工明晰的其他任务,奶奶管好圈里的牲口和家禽,实现猪长肉、鸡下蛋,一家老小得吃上放心营养餐;覃爷肩上的责任更重,严寒酷暑,风雨无阻,用三轮“专车”接送,确保姗玲姐妹俩每天上下学平安。

蓝大爷住对面山坳,与覃爷家相望而居。两爷们年龄相仿,都是上世纪五零后人;经历也相仿,年富力强吃大锅饭时,都在集体挣过工分、派过民工;改革开放后比学赶帮,种地搞副业发家致富。唯有不同的是,儿孙几代对抗着“生产”:覃家生儿,蓝家育女;到了孙辈,覃家生女,蓝家又转换成育男,而且独生或二宝无差别待遇,绝不含糊。湾冲村民说起来都觉得有趣,有人认为是风水“互补”,有人说是生活习惯引发“异动”,还有人觉得两家本应该“结亲”。

说起开亲,覃蓝两家不是没有动过心思。儿女们自幼相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模样也生得俊俏,大人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当年蓝爷女儿念完职高,掌握一些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就要被学校送往江浙一带实习。覃爷之子比蓝家闺女小两岁多,刚考入县城重点普高。随着孩子们的出息与日俱增,两家父辈也与时俱进频繁互动,家有儿女自然少不了谈及他们的未来前景。双方心知肚明,都有结儿女亲家的向往,只是觉得为时尚早羞于启齿。终于有一晚,这对姐妹相称的母亲戳破“窗纸”,红着脸悄悄议论起子女大事来……

事实上,恋爱自由与长辈动议并无矛盾。在鄂西乡村,地缘、人缘、事缘促成的婚姻家庭比比皆是。可是,最终落脚点还得年轻人认同。男孩正在读书,女孩刚就业,父母心思一时不能声张,以免泄露天机误了小辈们大事。一年又一年,直到覃公子考上大学,这年春节两家破例互邀对方之家小范围“会晤”,欲借“春饭”之机挑明谈亲之事,最终未果。蓝爷之女率先亮明“婉拒”的立场,认为自己跟覃公子当属异父异母姐弟关系。覃公子话不多,但看得出他喜欢蓝姐。面对两个文化青年,双边家长也只好理解并默认闺女的定位。

不知何人何时“嘴漏”,把这桩无缘成功的,准确地说是长辈单相思的“亲事”给捅了出去,一时成为湾组村民闲聊“插曲”。

话说回来,两个娃儿都是村民见着长大的,大伙不光熟悉,而且都很喜爱。上世纪乡村五零后、六零后,当属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主力。同时,他们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晚婚晚育,自觉贯彻计生国策,还是率先落实“只生一个好”的标兵。覃蓝二家相继有了独生子女,两户人家以及周边相邻农户,都把这些特殊时期出生的孩子看得很贵重,家家户户遇饭吃饭,视同己出。

覃家公子生来健壮,瞧上去是力量型小子那一类。覃爷当年长得很酷,却是个地地道道充满传统意识的人。“穷养儿子富养女”,念过两年高中的他,想必深谙其中的道理。况且那些年的农家本来就穷,家中老人过世得早,分出来的破旧土房空空如也,能凑凑巴巴娶上媳妇就算烧了高香。儿子特别懂事,从不见他向父母索这要那,反倒是自觉分担起大人忙不过来的一些事务。五六岁时,爸妈出去干活,小覃留守在家,扫地、擦桌椅,给猪和鸡添一点饲料;到了初夏季,新鲜土豆成为惹人喜爱的食材,覃儿熟悉用碎瓷片刮皮,等妈妈收工回来做饭,发现满盆清水漂净的土豆,再拉着儿子被土豆酶染黑的小手,禁不住一阵激动,朝他胖嘟嘟的脸蛋“叭”出一个响吻……

儿子是优秀的。即便在少年上学的年月,放学或者放假归来,小覃同学都习惯扔下书包撸起袖子干家务。在他眼里,家务不分大小轻重,力所能及见事就该去做。一家人的衣物要洗,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茶要备,一日三餐饭也得设法做,家庭日常点点滴滴都等不得,小辈不动手就会牵扯长辈许多精力。闲暇或节假日,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已成为帅哥感恩父母、享受生活的自觉行动。这一行为,甚至保持到大学毕业,到“北漂”沈阳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每每返乡度假,仍不忘腾出手来干家务,或钻进厨房为母亲打打“下手”。

蓝家闺女则是另一番生活景象。相比覃爷,蓝爷不比帅气也罢,却还偏偏落了个五大三粗身材,好在从深山娶来的妻子基因强大。女儿除了刚直秉性同父,她的肤质、秀气和美貌,全随了母亲。

自从宝贝女儿降世,蓝爷性情也受妻的约束改变不小,比如说话克制粗野、行为少了些鲁莽,处处以培养蓝家“淑女”为目标。

夫妻同样知道“富养女”一说,爱女自然被视若掌上明珠。虽然念过高中,可在“文革”时期,学制缩短,半工半读,三天两头田间劳动,蓝爷自认为文化底蕴比不上当今七年级学生。初为人父,他哪能理解“富养”的真正涵义,是注重女娃气质培养,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善解人意、吃苦耐劳。因为认识偏差,蓝家夫妇养娃起步便走向误区,他们放大了物质和减负作用,单以为“富”育女儿,就是一方面尽力满足姑娘消费,另一方面少让娃干活,特别是脏活累活。

从上学第一天起,蓝闺女就被打扮得漂漂亮亮。衣着、鞋帽,还有书包文具什么的,都是家里托亲戚从城里专卖店选购。女儿头发和首饰,每天由母亲精心梳佩,奶奶代理过几次,还曾因质量毛躁被责怨。那阵子,鄂西山村这个农家似乎想培养一个气质出众的公主。直到小学二年级,老师组织活动,要跟踪调查学生“自己事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落实情况,女娃母亲才觉得不太对劲,要松手了。

经过长期淬炼,比蓝闺女还小两岁的覃小子,家里日常事务他样样熟套,干什么都有板有眼的。很多时候,父母在外忙碌到深夜才回来,小小年纪的他总记得栓门防护、做好饭菜,然后在家中看书等待。很多村民知道这小伢子机灵,说他自幼独立,单家独户晚上一个人在家,他想到在木栓旁辅用木杠、扁担抵门加固双保险;大锅土灶人矮够不着,他找来小木椅站高后掌勺;淘米煮饭,西红柿炒鸡蛋,土豆丝、回锅肉、腌黄瓜,农家菜技法他了然于心。儿子人小鬼大,覃母常引以自豪,这穷小子比他爹厉害,一人在家也“弄得上嘴”。

养女莫叫离母。等到女儿长大,蓝爷妻特别懊悔,虽未分开过,却一直没注重引导孩子独立生活,结果想让她多读书,书没读好;想让她手灵巧,没给动手机会;想让她有担当,可又忍不住大包大揽……以致落得个家务事不会做、体力活做不来的尴尬局面。思来想去,怕是贻误这代人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其短必有其长,闺女以其高度自信和高附加颜值,赢得一位江西小伙的爱恋。无巧不成书,这位来自赣州山区的农家帅哥,大专毕业后与蓝闺女同在江浙一带务工相识,这小子投其所好,以自己的特长弥补蓝姐“短板”。他会烧菜、会洗衣服,会打理人际关系,关键还懂得舒缓女友的情绪,生活上可谓照顾得无微不至。小蓝同学认定他就是自己的同路人,在相恋两年后回老家举办婚礼,将自己一生托付给这个沉稳的“赣”将。

蓝家小夫妻恩恩爱爱,两边老人也安置得妥妥当当。婚后小两口整理行装,继续去远方打拼。再过一年,这桩跨省姻缘送来首枚爱情结晶,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婴为家庭倍增快乐。随后第三年,二宝诞生,喜庆之余却为夫妇俩平添一丝焦虑,原因很简单——双宝男丁。

两个男娃有何顾虑?蓝爷和他的老伴,早就做好思想准备,等闺女把孩子照顾到两岁左右,他们就正式交接开启隔代抚养模式。说实话,鄂西乡村普遍存在“子女均衡”为最佳的生育观,这与重男轻女、厚此薄彼并无关系,只是从当下生活、教育和未来成家立业的“成本”考量估算。蓝爷夫妇心胸豁达,也许是养惯独生女长期“望子”缘故,忽然间换来俩男孙宝,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期待。他们夸赞女儿会生育、会投资,俩男孩不是负担而是财富,是无价之宝。

隔代养育,实属无奈选择。蓝爷老伴文化不高,但很睿智,她常清醒叮嘱老头,带好孙宝既要言传身教,又要民主引导;好的传统方式不能丢,还要学习现代育儿经验。逢年过节度假,她不忘跟返乡儿女交心,提醒他们自查和弥补隔代教育不足,希望孩子们依靠老人但不能依赖,老人帮年轻人也不越位。一句话,“家有老千般好”在这里体现得生动透彻,瞧着宝贝们健康成长,小夫妻感恩不尽。

孙宝小哥俩,自幼乖巧懂事,在家服从爷爷奶奶管教。念小学阶段,每天回家,若是作业没完成,谁也不会上餐桌,拉过来也不吃。兄弟一直较劲学习,每隔几天必向家里汇报一次,成绩好或歹都不隐瞒,直到如今大孩上七年级、小宝读四年级都是如此。品行上要求严格,派出去或在校园购买物品,回家不仅报账,还自觉出示或上缴剩余的钱。一次小宝在商店买文具,店主多找了一块七,他回来兴奋地告诉爷爷,窃喜划算。爷爷立马变脸责备伢儿不该这样做,讲清楚自己不该得的钱就是别人的损失,哪怕一分钱也务必退给人家。

蓝奶奶明白,教孩子学家务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深谙爱读书习文、学习成绩稳定,绝非放任孩子脱离劳动的理由。初学家务,讲究循序渐进,从整理房间、扫地晾衣,到煮饭炒菜、收碗洗筷,让儿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技巧,增强体能,体验快乐,感受亲情和睦。

家人认可劳动成效,可适用语言赞评,忌用金钱物质奖励,切莫让小朋友上心“有偿家务”。否则,做家务会成为孩子的“生财之道”。同时,也要培育家庭民主意识,鼓励小辈们监管自家人不良嗜好。奶奶说,孙宝发现爷爷吸烟、喝酒时奶凶奶凶,比她还管用……

瞅着蓝家两孙子的生活历练,再对照自家小公主的梦境描绘,覃爷细思极恐,似乎觉得一家人的育儿理念出现了偏差。相比父母教育,祖辈隔代养育本已存在弱化磨砺孩子成长的可能性。忽略、放松或妨碍少儿参与家务劳动,极易陷入可怕的误区。这种环境“孵化”出的小字辈,往往不乏“口说身难动、屁股千斤重”的空谈者,也有洗衣喊老子、吃饭打拐子、做客抖腿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型懒人,甚至还出现说话离谱、出口成“脏”或厌恶劳动的“二流子”。

育人无小事,家务成大事。如今,覃蓝两家已由过去几代人暗暗较量,开始转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们互动交流、互为分享,从不定的教法中,从异样的规划中,追寻养儿育女共同目标,自然离不开借助家务力量,促进孩子立德立信、自律自强、智慧健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总算悟出,童稚时吃点苦头、受点委屈、学会独立,无疑是增加发展积累,为未来堪当大任而时刻准备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