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宜都女婿”够硬核!李德仁、朱宜萱教授的宜都情缘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黎文来)近日,我国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作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戴上了沉甸甸的奖章。

△ 2002年,李德仁(左一)在三峡大坝建设工地开展测绘遥感工作

△ 李德仁(右一)、朱宜萱(左二)

85岁的李德仁院士是我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还有一段宜都情缘。他的夫人朱宜萱是宜都市五眼泉镇人,也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有着不凡的成就,在其专业领域,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德仁和妻子朱宜萱

2024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CCTV13《吾家吾国》节目播出李德仁院士与爱人朱宜萱的独家专访片段,据二老叙述,他们的缘分始于读书期间在图书馆帮忙占座。朱宜萱教授回忆,“他是学习委员,我就有点懒散。当时我让李德仁帮忙在图书馆占个座位,后来发现书里有个小纸条,他约我在图书馆后面见面。”

从那时起,志同道合的他们就走到了一起。李德仁从德国毕业时,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面对邀约,李德仁毅然选择回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妻子朱宜萱在当时给他的信中写道:“你是一头牛,吃国家的草,一直到了45岁,你怎么不为国家为人民产点奶?你现在应当回来挤奶了,这是你作贡献的时候。”

这一家家国情怀、钻研奉献的故事还不止于此。朱宜萱教授的父亲,朱裕璧先生,1903年出生成长于五眼泉镇,是湖北医学院的首任院长,更是我国杰出的医学教育家。

1943年,留德医学博士朱裕璧毅然回国,在恩施土桥坝沙湾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立了“湖北省立医学院”。1945年底,湖北省立医学院迁到武汉。1993年,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2000年,成为武汉大学医学部。数十年里,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2023年,为了纪念朱裕璧在科学救国年代为湖北省的医疗和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宜都市博物馆决定在展厅内为他专门设立固定展坛。

在武汉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宜萱教授非常感慨激动,在和家人商议后,决定将她父亲的医学文献、信件、医学藏书等171件家族珍藏的遗物捐赠给宜都市博物馆。

2023年6月28日,宜都市在武汉举办了隆重的朱裕璧先生藏品捐赠仪式。

仪式上,朱宜萱教授深情地表示,能给家乡的博物馆做贡献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希望以父亲的经历和贡献激励家乡更多有志青少年,为了祖国文明富强矢志不移的努力学习奋斗,继业创业。”


据悉,李德仁院士和朱宜萱教授一直以来非常关心宜都的发展。

2018年11月,宜都召开“宜才宜用·才聚宜都”双招双引大会,李德仁院士委托朱宜萱教授送来了“才聚宜都创伟业,智汇中华展宏图”的墨宝。

2023年,李德仁院士夫妇向五眼泉镇中小学捐赠了一批印有世界地图的足球,在收到孩子们开心奔跑在足球场上的照片和一封封稚嫩真切的感谢信后,夫妇俩十分兴奋,当即决定再为孩子们赠送数幅珍藏的画作,并和孩子们的信件合影留念。

如今,走进宜都市博物馆,朱裕璧先生的半身铜像和一张张充满故事的照片在博物馆里非常醒目,他亲自撰写的《当归注射疗效观察十年初步总结》、悉心编译的医学名著《外科学》、留学德国带回的德文医书……一件一件都陈列在玻璃展台中,动人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

“这些书籍是宜都医学的印记,也是宜都历史的基石,这本《外科学》更是被医学人士奉为圭臬……”讲解员投入的讲解,让身旁的参观者听得专注。

据悉,为了用好朱宜萱教授捐赠的宝贵资源,让曾经的历史更好地“被看见”“被听见”,宜都市博物馆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讲好这些展品背后有温度的故事,才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朱先生的光辉事迹。”宜都市博物馆馆长张运红表示。在撰写朱裕璧先生各类陈列的讲解稿时,宜都市博物馆组织相关人员,向他的子女进行了求证,并深入挖掘了各类物品背后的故事,讲稿反复修改了数遍。

张运红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知道属于宜都的历史记忆,让朱裕璧先生身上的优秀品格以丰富、立体的形式广泛传播。

(责编:刘娟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