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儿”开遍土家山乡,靠什么?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何强 艾晶军 覃静)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是湖北省12个民族乡之一,是连接长阳、五峰与宜都的桥梁纽带型、人口吸附型乡镇。

近年来,潘家湾土家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一条“靠飞地兴乡、靠生态富民、靠文化凝心”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在逐渐打开致富幸福之门的同时,也让民族团结幸福花美丽绽放。2023年,该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塑民族团结之魂,凝聚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共识

全域宣传入脑。组建“三峡·红石榴”潘家湾志愿服务队、潘家湾石榴籽宣讲队,依托党员中心户、湾组议事厅,打造20个“石榴籽之家”。利用“户长会”“湾组夜话”等形式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宣讲进组到户、使“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入脑入心。

红色基因铸魂。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建设以叶光吉旧居、红军师长广场、将军山战斗烈士纪念碑为核心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环线。推出了《一个铜板都不能拿》、沙画《红军师长叶光吉》、“楠管说唱”《叶光吉故事》等一批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成果。开展“传红色基因,铸民族团结”等主题活动,承接游客4万余人次,有效推动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传统文化入心。以民俗底蕴为沃土,打造湖北省首家乡镇民俗文化博物馆,各族群众提供特色实物400多件、图片800余张。加强多元化乡土人才培育和传统工艺保护,结合乡发展历史和群众生活实际,搜集编排民歌《梁山调》、歌舞《苞谷老烧巴到香》《渔洋山歌》等歌颂各族儿女共同建设现代化美丽家园的文艺作品。打造并持续举办“茶乡女儿会”“土家宴”等特色文娱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全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国民教育育苗。以爱国教育为主线,建好乡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馆,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培养一支小小石榴籽学生宣讲员队伍,成为全市义务教育教学特色工程,每年吸纳各中小学生团体开展研学1万余人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同三峡大学联合开设推普教育特色课,在全乡干部群众队伍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军山村入选全国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村。

固民族团结之本,夯实各民族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

以飞地经济兴乡。汇聚支持政策发展“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争取各级支持政策发展“飞地经济”,在乡外设立招商引资外联处,成立潘家湾商会,借助群众间血脉相依的联系招引各类乡贤能人回乡创业,30多个“飞地”项目成功落地,维纳斯度假村酒店、北山超市、吉洪化工等一批优质企业逐步成长为行业标杆。全乡税收收入突破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2个民族乡中位居前列。

以绿色生态富民。立足生态优势建设“万亩生态茶叶园”,全乡发展生态有机富锌茶3.2万亩,创建优质茶基地6500余亩,年产量达6290吨,总产值超2亿元,培育潘家湾宜红、饮博士宜红、将军红、冻顶乌龙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建设“高山特色农业园”,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4200余亩,全面推广使用智慧农业数字菜园管理系统,亩均收益超过1万元,让各族群众携手步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结共同富裕之果。突破山区乡镇区位瓶颈,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各类中小企业169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000余人,激发各族群众创业就业热情。金萱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杜拥军扎根潘家湾,从事高山蔬菜种植,吸纳各族群众200余人就业,带动1000余户群众增收。2023年,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聚民族团结之力,增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水平

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乡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户水泥路率达96%,黑化道路近90公里,创成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投入6000万元推进全乡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住上安全房、人人吃上卫生水、户户用上稳压电。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农村垃圾分类,推进“厕所革命”,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乡镇称号,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住平安稳定底线。把握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各民族同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基层治理机制,推行“党员+N”网格治理模式。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实施“一访四问”工作法,通过遍访群众,向其问需、问计,发动内生力量解决民生实事500余件。建乡24年来未发生恶性案件及影响民族团结事件。

探索共同缔造路径。探索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意义的实现方式。开展各族群众共同缔造创新实践活动,将全乡划分成147个湾落,动员各族群众为湾落建设捐资捐物、投劳投工近100万元,募集路灯200余盏。乡政府连续9年实施“一事一议”先建后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700万元,与各族群众一起解决了田间作业道、入户路硬化、家庭饮水池等身边小事、难事、急事,全乡各民族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