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以“双集中”为抓手,加快推进江夏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扩内需转方式、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江夏,素有“楚天首县”美誉,进入新时代,江夏区提出“一示范四先行”奋斗目标,主动谋划、奋勇前行,成功跨入GDP“千亿城区”。为进一步推进江夏城乡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围绕省委部署的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战略,提出以下思路和方向。

充分把握形势,推进均衡发展。江夏位于武汉市南部,下辖15个街道,由于武汉城市的虹吸效应,目前全区工业及人口集中在纸坊、金口街道等北部地区,而安山、山坡、舒安街道等南部地区城镇常住人口较少,城镇化率较低,农田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相比于北部地区较为迟缓。为此,江夏应在科学把握全区发展大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南北两地的发展路径,明确各个板块的细分和功能定位,构建全域一体化均衡发展格局。北部地区依靠武汉地利之便,应继续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做大做强经济版图,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南部地区应充分考虑自身农业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农文旅融合等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江夏全区要重点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流动合理化“三化”上发力,加速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向江夏南部流动,形成先富带动后富,先强带动后强,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互为反哺,互利共荣的良好局面。

深挖本土禀赋,振兴乡村旅游。江夏南部地区一马平川,湖泊众多,鲁湖、梁子湖、斧头湖等地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江夏农村散落着众多自然存在的村落、湾组,保留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还有部分现代化农村庄园、度假村等等,这些多样的资源禀赋是江夏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为此,江夏不妨通过乡村旅游破解南部地区发展瓶颈,依托“武汉老家”的历史底蕴,通过开展以“一句话”“一首歌”“一部剧”叫响江夏的主题征集创作活动,树立江夏旅游新形象。同时,深入挖掘江夏屈家岭、三国赤壁古战场等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江夏子莲、法泗大米、舒安藠头等特产品牌,通过开展网络大V游江夏、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举办乡村旅游推介会、农民丰收节、端午文化节等方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持续对外推介展示江夏文旅发展好故事。另外,江夏可以把各种“小而美、小而精”串联成片,形成合力,还可以与周边咸宁、黄石等地抱团发展,整合存量文旅资源,重塑旅游市场新局面。

打通路网循环,完善交通功能。江夏高速纵横,北部开通了城际铁路,路网密度位居武汉市区前列。然而交通上存在着“量质”不均的情况,一方面江夏北部交通路网纵横交错,密集繁忙,比如贯通汤逊湖的江夏大道日常拥挤不堪;另一方面,南部广袤地区交通循环不畅,比如“梁子湖”与“鲁湖”之间道路被湖泊切割,没有串联成线。为此,江夏应充分抓住《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机遇,进一步打通城镇之间的断头路、畅通各版块之间的瓶颈路,织就一张四通八达的内部交通网。江夏应围绕“七纵十横五环”交通路网建设目标,改扩建四环线梁子湖互通、绕城高速江夏互通、京港澳高速安山无棣互通,新增天子山大道与绕城高速五里界互通、京港澳高速段岭庙互通。加强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与江夏区地方道路衔接,以文化大道、107国道为依托,加快发展南北城乡交通纵轴。最终,江夏要形成“多网融合、立体衔接、全域畅达、绿色智能、安全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强化公服保障,提升幸福指数。江夏实施“共富强区”战略,建设“幸福江夏”,就是要把江夏打造成为收入水平高、公共服务优、安全保障好、生活环境美、幸福指数高的魅力之区。为此,江夏应在普惠式民生工作上下足硬功夫、出台硬措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要围绕就地城镇化,大力推进以“擦亮小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城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南部地区中心镇、中心村,辐射吸引带动周边区域人口加速聚集。要围绕教育、医疗、购物、出行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加速推动南部地区优质高中小学校落户落地,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覆盖,大型生活商圈加盟入驻,公交路网一体化成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要围绕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合理布局主城区、小城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打造12分钟文体圈,15分钟生活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区、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委宣传部 张谨)

(稿源:荆楚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