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邓思思 曹雪琳)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是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24日,现有4个车间、50个班组、2000余名职工。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融入公司体系建设中,政治上保证、制度上加强、措施上给力、政策上支持,以“五聚力、五提升”模式抓好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落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力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提升职工凝聚力
公司党委牵头建立产业工人改革组织机构,拟定具体目标、措施、考核方案等,以职工利益最大化为落脚点,推进产改与生产经营“双融入”。通过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劳模座谈宣讲等,推动理论宣讲进车间、进班组,走进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引导广大职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
聚力人才建功平台搭建,提升职工成长力
推进班组建设。落实《“5+1”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实施管理手册》,构建“五有”班组体系(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稳扎稳打推进班组改革。机电车间综合班组、气化车间等获评宜昌市“工人先锋号”“宜昌市六型班组”。各班组在公司管理手册的框架下,优化创新自身适用的工作法,如气化车间运行二班“1+1>2工作法”、湿法磷酸精制装置运行三班“4631”班组安全管理法曾荣获宜昌市优秀工作法。
优化培养体系。持续常态化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重点提升班组长现场精益管理、班组管理、工艺技术、团队建设等能力。建立“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级劳模、工匠、技术人才,抓好“传帮带”作用发挥,持续提升劳模工匠辐射带动效应。
搭建创新平台。大力鼓励支持职工自主研发,持续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将职工创新创造作为业绩加分项,对发明专利人员进行现金奖励。目前共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审发明专利31项。
聚力技能典型示范培育,提升职工创造力
大力弘扬“三个务必”精神。坚持侧重基层一线、组织培育监督、全员发力共推“三原则”,稳步做好劳模工匠培育工作,近年来先后涌现出省(部)级劳模工匠(优秀职工)2人次、宜昌市级劳模工匠(优秀职工)3人次、宜都市级劳模工匠(优秀职工)9人次。同时,通过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劳模、优秀个人、五好职工事迹,并专门设立宣传展示窗口,在全公司营造学习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坚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截至目前,公司已连续开展13场次职工技能比武活动,产业工人参与率超过90%。组织职工“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劳动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大力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为目标,着力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各大高校开展一系列合作育人的项目,组织职工学历提升512人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授课相结合、内训师授课与专家“坐诊”相结合,2024年累计培训5870余人次。
聚力职工权益维护服务,提升职工向心力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时通过公示栏、OA、网站、QQ群、微信群等平台对职工较为关注的工资分配方案、日常工作考核、福利政策等进行公示,做到厂务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每季度有序开展一次职工沟通交流活动,及时处理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建和改造员工宿舍,目前已建成集体宿舍9栋528套、租赁宿舍321套,有效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同时配备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户外健身器材,为职工提供业余生活场所。切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坚持每年入户关怀慰问困难职工。2023年共帮扶困难职工16人次,发放慰问金额6.1万元。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职工开展“四季游”活动,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开展户外踏青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工间操比赛、运动会、“年猪宴”和集团春晚等活动,旨在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力职业发展体系建设,提升改革主推力
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围绕技术创新成果奖、职称、技能和学历津贴、劳动竞赛、师带徒津贴等8个能级工资条款与职工开展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实现企业与职工双向奔赴。
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科学合理设立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频率和考核单元。严格按照271比例确定等级,考核与工资奖金、评先表模、职业发展等紧密挂钩,赏罚分明。
提供能级展示舞台。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鼓励引导职工学习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截至目前,公司累计800余人次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与八级工职级、薪酬相对应确定年收入标准。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职工申报职称评审,截至目前,公司现有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68人,初级职称83人。
下阶段,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将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强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强化支撑保障,高质量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更加牢固、建功立业更加凸显、成长成才渠道更加广阔、地位提升更加有力、幸福感更可持续的良好局面。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