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种粮大户易礼松将收割的稻谷一车车地运往宜都市松木坪镇“松禾溢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内。
看着堆成山包似的金灿灿的稻谷,他感慨万分:“今年若不是十几口堰塘水救急,我这两百多亩水稻田,怕是没有这么好的收成。”
易礼松的水稻田位于松木坪镇茶元寺村彭家畈,过去这里是全村最好的一片田。可在前些年,一度沦为荒地。易礼松敢来“试水”,因为这里有水源保证。
2004年宜都市实行堰塘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2014年实行水权改革,堰塘使用权划到一家一户。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失,曾一度出现土地荒芜、小型水利设施无人管理的现象。
茶元寺村在册堰塘146口,2021年,该村通过“购回”方式,把分散到一家一户的堰塘统一收回,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易礼松承包206亩,周边有10口堰塘。按照每年每亩30元计水费,每年交水费6000元。村里将水费纳入集体发展基金,统一用于堰塘修缮。
今年宜都降水偏少,而易礼松的稻田因为有堰塘水,亩产依然达到800斤左右。干旱之年,小堰塘起了大作用。
今年4月,宜都市被水利部列为“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成为全国22个试点之一。茶元寺村在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的指导下,一方面用卖水钱整修堰塘,另一方面鼓励村民自筹整堰修塘。全村146口堰塘,已有97口堰塘具备交易条件。
前不久,中国水权交易所、湖北省水科院、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技术专家肯定宜都农民用水权改革工作成果,认为茶元寺村盘活堰塘水资源,对我国农村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宜都频道 作者李广彦 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