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李广彦、郭家力)10月19日,宜都市松木坪镇庙河村四组村民郑联桥手机微信红包进账200元,这是他每年卖水的一笔固定收入。
庙河村是偏僻的山区村,郑联桥家住在半山腰,他家上面的山坳里有口大堰塘,蓄水1万立方米左右,当地人称“东沟河水库”,退耕还林后已失去灌溉功能,成为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水源。
2010年宜都市壮圆畜牧专业合作社在此养殖牲猪,每天需要大量生产生活用水,这口大堰成为理想水源地。随着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每天用水200吨左右,一年需要7万立方米水。
堰塘属村集体资产,农民有共同用水权。农村人口饮水工程实施后,村民不再吃堰水,这口堰塘“受益户共有”也就有名无实了。
一方面堰塘因闲置而失修,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用水但不能“随心所欲”。2019年合作社与村里商议,双方签订用水交易合同,不论水丰水少,由合作社以每户每年200元的价格购买堰塘用水权,当年一次性付清。村里要求堰塘作为村民生产生活备用水源地,保证生态底水,村民如果需要,依然可随时在堰塘取水引水。水费由庙前村委会代收,再逐户返给农户。目前堰塘受益村民85人,每年合作社交给村里水费1.7万元,郑联桥每年便从中得到200元“卖水收入”。
合作社生产生活用水渠道有两条,一是国家农村饮水工程的自来水,用水价格每吨4.05元;二是就地取用堰塘水,相对便宜很多。水权交易,对企业而言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现年出栏肉猪1.5万头以上。对农民而言,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还把闲置的水源转卖得利,换回生活用水补贴,可谓两全其美,互惠互利。
2021年,宜都市壮圆畜牧专业合作社投资整修大堰,深挖改造,蓄水能力增加到2万立方米。合作社负责人熊祥椿介绍:我们把堰里的水抽到山顶水池存蓄,再自流到各猪舍厂房,山上形成水网,橡胶管道相互联通,靠节制阀调控,合理使用水资源。
农民卖水,企业买水,科学利用水资源,解决了企业生产用水难题,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堰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整修及维护的积极性,让一些闲置荒废的老旧小型水利设施返老还童,起死回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