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开锋亮剑抓发展 敢立潮头再扬帆

宜都市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王光荣 王铁 通讯员张发智 朱灿义

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高起点

  宜都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作为内陆山区县市,宜都耕地面积少,农业优势不突出。为此,为改变宜都贫穷山区面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工业强市”、“项目立市”的发展战略,他们本着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图纸绘到底,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宜都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大胆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锲而不舍广招商,迎来宜都经济第一次跨越,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县市区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2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位。持续多年勇拔头筹的宜都,连续几年县域经济挤进全国百强,2017年,宜都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由上年85位升至81位。

  持续发力,高速前行,到2017年底,宜都已经是桂冠满顶,全国百强的牌子、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都拿到了。“我们已经创造了奇迹,该放慢脚步了。”、“花无百日红,长时间领跑也累了。”手握各种金字招牌的宜都人,有的奋发向上,向高目标看齐;有的满足现状,认为人到码头车到站,不必争强好胜了。一时间在宜都各种议论扑面而来.“全市上下将树立一切归零思想,市情再认识、目标再明确、重整行装再出发,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县市。”正当人们还在议论时,2017年12月28日,在中共宜都市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宜都市委市政府再次开锋亮剑,提出解放思想、转型发展,努力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宜都的新目标。“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宜都”。犹如春雷,震惊了宜都人。如何再前行?宜都再前行的优势在哪里?人们又围绕新的课题思索着、讨论着.

  取他山之石,聚发展合力。宜都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高位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重整行装再出发,使宜都经济再上新台阶,迎来宜都经济第二次跨越,也为实现全市40万人达成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共识,3月25日到29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率领宜都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到江苏省、浙江省的安吉、嘉兴、昆山、张家港、江阴、无锡等6个沿海县市考察学习。5天时间,两省六地,考察团看乡村、看城市、看生态、看项目、看产业、看园区,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交流、一路思考。

  思路一变天地宽。4月3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主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小康”专题研讨会,组织党政考察团按照同等发展地区对标对表找差距,掀起一场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宜都实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思想大解放的“头脑风暴”。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感到,此次组团到沿海县市学习是一次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创新理念的学习之旅,在感受先进发达地区的新发展理念、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清醒认识到自身与先进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对标江浙找差距,找准优势补短板。宜都将重点推进产业发展高质量,提出聚集全市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型高端装备制造、康养、农产品加工等“拳头产业”。同时,以产业提升工程、富美乡村建设工程、“三乡”工程、民生福祉工程、农业科技工程、创新创优工程、党建引领工程“七大工程”为突破口,拉开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幕。

项目集聚 产业发展高标准

  改革开放40年,宜都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优势,当资源优势一旦同优势项目对接,必将迸发出巨大的投资“火花”。有着中国水泥工业摇篮之称的华新集团,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的对接,给宜都建材工业注入了强劲活力。在改革开放30年时,宜都市规模企业达到10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税收过千万元的达到8家,过500万元的6家。省级高新技术达到10家,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34家,出口商品达到7大类20多个品种,宜都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湖北重要的化工医药和电子产业基地,形成建材、化工医药、电子、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宜都推进动能转换,实现换道超越,近10年县域经济在全省一路领跑。

  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助推发展。宜都人在成绩面前,审时度势,提出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为新一轮改革发展最大的红利,破解在高位中的发展困局。

  下好先手棋、争取早主动,实现招商引资大提质。跳出宜都看宜都,放眼全省全国寻找比学赶超标杆,牢牢锁定全国一流的目标位次。他们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多次召开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专题办公会,研究招商引资联系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考核验收办法、重点项目协调服务专班管理考核办法。年初审时度势的出台了《宜都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保2018年引进亿元项目20个、工业项目21个,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

  大员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全市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宜都每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招商专班,由各乡镇、市直部门组成,对接一个产业,紧盯一个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招商负责领导、各乡镇(处)党政主职每个月在外招商不低于5天、拜访企业不低于8家。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近一年来,26名有招商任务的市级领导牵头联系协调的过亿元项目46个,达成合作意向签约的31个,已经落地开工建设的12个。乡镇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重点到珠三角、长三角和武汉等地开展招商,达成意向协议或签约41个,开工建设19个。今年6月,枝城镇招商引资总价值18亿元的锂电池新材料项目。该项目有枝城镇和外省某地同时展开招商竞争,客商给出30天的交地时间表。枝城镇项目征迁专班仅用28天就完成了2个村320亩土地、17栋房屋的征地拆迁任务。客商感受到枝城干部的诚意和干劲,兑现承诺顺利签约。去年以来,兴发绿色生态工业园、湖北氢阳储氢新材料、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等一批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相继落户枝城化工产业园,协议投资超350亿元。

  搭建园区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宜都大力实施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建成七大园区平台,即清江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红花套电子信息产业园、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发展格局。2018年,重点推进宜都“双创”园区、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微循环、供排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全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同时,以5G网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信息化平台,稳步推进园区数字化互联互通,提升园区现代化水平,确保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的位次不动摇,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夯实基础。

  落实招商引资新标准,项目建设大提速。他们完善“1 3”项目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三联一督”工作机制,狠抓征地拆迁、行政审批、基础配套。成立“三新”项目服务推进专班,由市工业园区统筹协调,对三江新城、陆城双创园区、中船重工江南工业园等57个市级重点项目配备21个工作专班、74名服务协调人员,实行“定时、定项、定向”调度,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为此,宜都项目签约如雨后春笋:3月份,举行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长江山城水都健康城、氢阳新能源储氢材料等1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协议总投资379.4亿元,2018年投资33.4亿;5月4日,宜都市人民政府与无锡市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宜都化工园区三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61.5亿元;7月2日,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宜都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举行,20余家企业与知名高校现场签约18个项目;7月19日,宜都与中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签定年产10万吨橘醋原浆项目投资服务协议,项目总投资2亿元。

  发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宜都设立工业技改专项资金,支持星兴蓝天煤气化改造等64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市。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抓好氢阳控股液体储氢材料、江苏容汇基础锂材料、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等优质项目建设,推动东阳光仿制药及创新药、山城水都冬虫夏草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69个,协议总投资153.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5个,过亿元项目18个,工业项目占比79.7%,在宜昌市综合排名第一。

服务升级 产业发展高规格

  发展县域经济,要努力改善企业发展中的政务环境。宜都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坦荡真诚与企业家交往,强化服务意识,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他们积极争取重点产业发展调度、“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奖励等各类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和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同时,继续开展“宜都发展环境回头看”活动,努力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要招商信息“随时听汇报”,对重大项目对接洽谈“有邀必到”,对具体问题“有求必应”。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和项目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方式,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努力把政务服务做到极致。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做到马上批、马上办、马上干,所有项目签约、审批、落户等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全程“保姆式”、“读秒式”服务,使项目业主享受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创优政策环境,扶持产业发展。修订完善《宜都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产业扶持,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出台“1 6”产业扶持政策,从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创业就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品牌创建及标准创新、产学研合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六个方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宜都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划引领、基础配套、环境准入、技改升级、项目支撑等9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力争三至五年内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一流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和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世界领先的磷化工产业园区。

  聚合要素资源,激活金融资本。宜都采取PPP模式、贷款贴息、产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和激活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人,形成“1 1>2”的放大效应。目前,高新投公司已取得银行授信5亿元,成立1家合资公司锡宜建投有限公司。科华(宜都)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募资7000万已完成,其中引入省科技厅1000万元,开创我省引导基金投资县域的先例。与中科院光电(天津)研究院、工信部软促中心、东旭集团等天使创投、“一带一路”基金合作,从多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支持高新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征地拆迁、土地收储、等价置换等多种途径,挖掘用地潜力,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

绿色发展 生态治理高效益

  高举绿色大旗,作为湖北省自然资源“两项试点”的宜都市,主动对接,积极谋划,自我加压,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不断深化“两项试点、一项试验”,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整改事项逐个销号、全部清零,坚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标高位,生态宜都建设大提速。7月4日,宜都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会议,市委书记罗联峰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提高站位、强化措施,勇担职责、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美丽宜都”建设。近几年,宜都市将“两项试点、一项试验”作为发展中的“一号工程”,建立生态三峡“1 5”立体方案体系,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将生态宜都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生态宜都建设意见》纳入党代会议程进行审议,旗帜鲜明地在全市树立绿色导向。同时,制订出台《生态责任环保责任清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推行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日志制度,进一步明确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从严从快,生态环境治理大突破。宜都市作为湖北省自然资源“两项试点”,开展长江、清江、渔洋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自筹资金数亿元大力推进网箱拆除、岸线整治等七大专项行动,清江和渔洋河网箱养鱼拆除工作,还清江一库清水。据悉,近年来强力推进化工企业“关、转、搬”,依法关闭4家,启动搬迁1家,沿江“1公里保护红线”正在形成。

  扶优扶强,绿色发展质量大提高。宜都市强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宜化、兴发合作投资35亿元的技改扩能项目和华阳化工技改搬迁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的东阳光新口服剂、新胰岛素、冬虫夏草三期,投资10亿元的光电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也在加快建设。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进程,投资25亿元的宜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和投资20亿元的宜红茶博览园等新型生态产业项目顺利启动,以建设清江国家级康养产业实验区和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规划启动青林康养小镇、大宋山清江水都等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达到200亿元。

  创新创特,“两项试点”大突破。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全面完成。禁鞭限鞭、秸秆禁烧、扬尘治理扎实有效。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禁养区养殖网箱、渔乐设施和围栏围网全部拆除。取缔沿江非法码头74座、规范提升26座。长江岸线复绿65万平方米,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经验受到央视推介。杨家湖、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乡镇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科学划定畜牧、水产“三区”,关闭畜禽养殖场112家,完成造林绿化4.1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9.3万平方米。今年,截至9月25日,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化工园区共落户19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55.34亿元。此外,园区还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市政道路、综合服务等6类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61.52亿元。

  今天,水汇两江秀,业聚宜都兴,全国百强县宜都市正在向建成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宜都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