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为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为宜都城市发展强基赋能

宜都万达广场引领消费新时尚。


保租房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难题。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群众幸福“加码”。


解放路排洪沟综合治理工程加速推进。


城西水厂全面建成。


住建部门为市场主体及群众提供全流程“零距离”服务。


宜都“燃气下乡”政策得到群众积极响应。


美丽富饶新宜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是培育发展应用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场景。

作为宜都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近年来,宜都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宜都市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激发创新活力,着力绘就城市建设新图景、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住房保障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书写民生服务新答卷,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绘就城市建设新图景

冬日暖阳,记者来到陆城街道解放排洪沟综合治理工程滨江路至城河大道段看到,经过治理的渠道宽敞平整,挡墙堆砌整齐,渠中流水潺潺,以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以前,这里是一条臭水沟,经过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附近居民纷纷点赞。

据悉,解放排洪沟工程2022年11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含改造沟渠5.5公里、新建污水主管道5.5公里、引水管道4公里,该项目改造沿河风貌3.5公里,建设景观湖2座,新建及改造道路5公里,既有效提升城市疏洪排污能力,又进一步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切实提升了城市品质。

解放路排洪沟工程是宜都市切实改善民生、绘就城市建设新景的点睛之作。

城市建设一头系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近年来,宜都市住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宜都市委、市政府“治水、绘城、绿产、聚人”理念,“北接、南联、中优”城市发展战略,以系统观念、开放视野,高效建设活力、畅通、韧性、公园、智慧“五个城市”。

治城先治水,该市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坚持全流域统筹、厂网河一体,全面构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城市水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城区黑臭水体消除率达100%,污水集中收集率从57%提升至76%。2023年宜都市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同时,该市精心谋划,实施了宜都市城区管网提质工程。2024年3月,该市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目前,仅城西片区就完成了52.2公里的地下管线测量,排查出混接节点226处,外水排口16处,预计每天可排出清水5550立方米。

以补齐短板、恢复功能为重点,该市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管道堵塞、设施老旧等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全力改善居民居住品质。近几年,先后投资近5.5亿元,改造262个小区734栋楼,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惠及近1.6万户。

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城市建设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城市变美了,草地变绿了,公园变多了,这是每一个宜都人最真切的感受。走进宜都城郊的小西湖公园,干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一处湿地公园,湖水澄清,树林成片,红色的健康步道穿梭其间。健身的市民、约会的情侣、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车过清江二桥,目光所及,幢幢高楼巍然屹立,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镶嵌在湛蓝的天际线上,蔚为壮观,诠释着宜都城市之美。

房地产是城市建设的风向标,事关群众安居乐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宜都在深入学习借鉴外地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房地产发展“1314”新模式。即一个目标、三项政策、一个平台、四个支撑,以促进宜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用活就地城镇化购房奖补、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房地产业发展等三项政策,搭建“宜家宜·安居链”住房供应链平台,抓好四个支撑(城镇和产业“双集中”、住房“以旧换新”、城市民宿、青年社区保租房)。

优化就地城镇化购房奖补政策。聚焦就业创业、优质教育、住房保障、鼓励生育、提升服务等5方面,制定出台《宜都市加快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若干措施》20条。具体是“4+1+2”政策奖补,即:就业创业、教联体、医共体、进城农民4类人群购房奖补5万元,可以叠加1项多孩生育购房奖补(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补贴和全人群购房2万元奖补政策。

鼓励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聚焦产业工人、公服人员和新青年、新市民租房需求,鼓励平台公司和市场主体采取“建改购租”方式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23年宜都筹集保租房1519套、分配1322人。2024年筹集保租房400余套,力争“十四五”末筹集3000套以上。

与时俱进调整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调整项目征迁户安置方式,不再新建安置房,从2023年1月1日起采购商品房用于征迁安置。选择货币安置的被征收人,两年内在宜都城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给予每平方米300元补助(仅补助一套,面积上限140平方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增加房票安置,明确房票金额为房屋评估价值上浮20%。主城区规划管控区内停止个人建房审批,私房危房户采取房屋置换方式降密度、腾空间。

宜都市以搭建住房供应链平台为核心,以青年社区保租房项目、房产超市项目、精品城市民宿项目为支撑,以就地城镇化、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为保障,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完善住房保障新体系

宜都市作为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近年来,以“聚人”“安居”“暖城”为理念,“十四五”期间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持续优化住房保障工作。

截至目前,宜都健全完善了“三房一贴”房源综合体建设,全市供应商品住房2.62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04万套,种类齐全、覆盖面广,供给总量在全省县级市中位居前列。

2024年以来,宜都市住建部门积极对接东方盛虹、东阳光、兴发等大型企业,精准摸排后续新入职的企业职工住房需求,加快对国有闲置房屋的装修改造进度,建设一批租得起、住得好的“只租不售”型保租房,为企业人才、产业工人等群体解决住宿问题,助力大学生、青年人才留宜创业安居。

以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为契机,在万达广场片区,打造高品质、年轻化的“宜家宜 青年荟”保租房示范项目,建设“美而精、精而实”舒适型房源,让越来越多新宜都人有了家的归属。

住房保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必须加强监管,让“民心”工程真正成为“放心”工程。

宜都市住建部门探索形成了“四个周期”全链条监管体系,即前中后时间周期、施工安全生命周期、进度质量竣工验收管控周期,以及资金拨付、审计结算财务周期,强化“全链条”监管。

畅通“空中式”监管。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住房保障三个“空中平台”。打造宜都“U居”保障性住房租赁平台。立足于“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探索更规范、更灵活的运营管理方式,建立动态房源信息库,提前统计、筛选意向租户基本信息,开展房源发布、合同签约、租金收缴,实现“即申即审、即批即住、想买可换”,提供真实可信、方便快捷的租房找房服务。

上线公租房管理系统平台。为加强公租房小区运营管理水平,2022年11月正式上线公租房管理系统,实现房源和租户线上管理。2023年1月正式开通公租房手机终端软件,目前已对接公租房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线上申请审批及进度查询、房源分配、合同签订、自助缴费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实施“动态型”监管。大力强化公租房动态监管,通过大数据比对、集中年审、日常巡查等方式,走访入户掌握实际承租户家庭情况,严肃查处违规转租转让行为,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租户。

“发展”为先,“安居”为本。宜都市通过全力织密、织牢城乡住房保障的“针脚”,持续构建完善住房保障新体系,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新市民及青年人才“住有所居”。

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之前想办理夜间施工许可,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申请,现在网上点一点就可以直接线上审批,太方便了!”近日,宜都市住建部门主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敲门行动”,主动宣传夜间施工许可“不见面”办理模式,让宜都市国通领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激动不已。

2024年,宜都市住建部门坚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加快建设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市场主体最满意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受到市场主体及群众一致好评。

深化建设项目改革,提高服务质效。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缩减行政审批时限,增强告知承诺制应用情景,2024年5月,宜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后置”改革工作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交流推广。建立首席服务员全流程帮办、代办机制,全面提升审批效率,2024年共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260次,完成帮办代办约800次。因地制宜出台小型工程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改革举措,在满足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前提下,适当精简项目管理人员,宜都市实验小学十里铺校区教学楼维修改造项目,5名关键岗位人员缩减至3名,为该项目节约人力成本近6万元。

优化水气供应服务,打通融合壁垒。整合多项公共服务数据平台,建立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实现四项业务“一次受理、一网通办”,2024年来累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理水电气网综合业务1000余件。建立供气网格员队伍,推出燃气智能网格服务24小时在线,针对用户存在的各类用气安全、服务问题,通过电话、推送消息、自动回复等形式及时回应。在获得用水“1日办结、1个环节、0资料”“110服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以智慧水务建设为契机,8月底全面上线宜都供水“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2个线上办理渠道。持续推进24小时供水“夜猫子”服务,及时处置群众供水保修热线,2024年共计处置供水故障2728次,抢修122次,抢修率、用户满意率均为100%。

强化包容审慎执法,依法履职尽责。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力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充分落实《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制定《宜都市住建领域包容审慎执法“不予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免于行政强制”四张清单》,清理完善住建系统《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权责清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尽量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书写民生服务新答卷

“以前没啥感觉,爬楼梯都是三步一跨,现在孙女长大了,又特别黏我,抱着上下楼直喘气,装了电梯之后,真是省了我不少力气,搬东西也非常方便。”自从小区加装电梯后,孔师傅感觉“日子越过舒心了”。

孔师傅居住的名都花园碧水苑小区是宜都市最早的一批商品房,住宅楼最高为7层,因为建设较早,没有配备电梯,部分居民随着年纪增大,出行多有不便。宜都市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期盼,以改革“小切口”服务适老化改造“大民生”,创新推行“一站式”加梯审批制度改革,携手16家优质加梯全产业链企业,以加梯服务站为核心载体,构建“选、调、审、降、管”全链条、全流程、全闭环服务体系。全市2024年度加装电梯80台,累计加装电梯130部,惠及居民近2000人,碧水苑小区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停车难、停车贵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难点、痛点。在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宜都市探索推出“车共体+”模式,由住建部门牵头成立华美城市运营公司,通过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一网管全城,一屏观全域。将城区公建停车场、机关事业单位、公路边、住宅小区车位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共享停车。“车共体”实行分区、分类、分时段实行停车收费降费,针对不同需求提供日夜年卡、时段封顶、商家券、一卡通等惠民服务,标准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燃气下乡”事关民生福祉,宜都市住建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燃气下乡”政策落实落地,同时最大限度为群众加装天燃气减负。该市探索建设资金共筹模式,通过村民自筹、镇村共补、市级奖补等方式来筹资,有效降低村民50%燃气安装成本。打破过去由燃气公司一方承建的传统模式,探索“建管分离”新方式,由村级作为燃气工程建设实施主体,负责施工建设的招投标及监管,由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燃气公司负责后期运维管理,为群众节省工程费用近20%。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为宜都住建事业强基赋能。”宜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谭龙飞表示,站在新时代的风口,宜都住建人要勇担历史使命,将新质生产力运用到住建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贡献住建力量。(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董志烈  通讯员  鲁文浩)

本版图片由宜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