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包出国务工?小心有诈》

第二届湖北省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展播文字类优秀作品

作品名称:《3000元包出国务工?小心有诈》

作者:李辉(宜都市人民法院)

“我们有个出国务工人员群,里面有100多个工人,跟我一样都交了3000元保证金,可到现在还没人被安排出国,我们要求退保证金,但对方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诿,现在连电话都不接了,我们没有办法,只有起诉。”

2023年8月,宜都法院立案庭陆续收到十几个要求宜昌某劳务公司退还出国务工保证金的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申请,引起了立案窗口工作人员的注意。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立案人员发现宜昌某劳务公司是个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的自然人独资公司,没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由于涉案人员众多,经与公安机关会商,宜都法院将相关材料作为刑事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2023年10月,公安机关在海南省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辛某抓获,侦查终结后,检察机关以辛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宜都法院提起公诉。

基本案情

法院审理查明,2019年12月,被告人辛某注册成立宜昌某劳务公司,成立后未实际开展相关业务。2023年1月,辛某通过网络发布消息,称自己与中国某火电建设项目公司、中石化某工程公司等有招工口头约定,需要招募大量工人去往印度尼西亚务工,报名后40天左右即可出国,出国签证、往返接送机等事宜由宜昌某劳务公司统一办理,报名人员只需提供体检、护照资料,交纳3000元合同履约保证金,保证金在工人到达施工地后立即退还。

2023年1月至5月,被害人齐某等320余名工人与宜昌某劳务公司签订《出国施工劳动合同》,缴纳保证金近100万元。资金到账后,辛某随即将资金全部挪用挥霍,用于网络游戏充值、旅游、购买无人机、汽车等。

工人因迟迟未被安排出国,便要求辛某退还护照和保证金,辛某多次推诿后开始拒绝接听电话。经过公安机关介入处理,辛某陆续退还50余名工人保证金,至审查起诉时尚有278名工人的保证金83.4万元未退还。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辛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没有对外劳务合作资质,无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278名工人财物83.4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判令其对全部保证金予以退赔。

法官提醒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工人急于出国务工的心理,以介绍出国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意向出国务工的人员,务必擦亮眼睛,谨慎审查以下事项,防止上当受骗:

1、必须与招工企业签订书面合同,在签合同前可以在全国企业信息查询网查询签约对象的注册资本,签约企业实缴注册资本应不低于600万元;

2、向招工企业所在地政府商务部门或者对外经济合作部门了解招工企业是否取得《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或者《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证书》,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出国劳务网“企业名录”上查询;

3、可以要求招工企业出具商务主管部门作出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

4、根据《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规定,签订对外劳务合同,招工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押金,见到押金条款,可以向招工企业提出质疑。